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3-4)
发表时间:2023-03-19     阅读次数:

三、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projection)是指个体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觉、想法、态度转移到他人身上

或外部环境。如有些人自己存在某种缺点,却反责备别人存在问题;自己作风不正派,却大谈别人如何不检点;自己存在着某种邪恶的狂欲,却坚信别人存在着这种观念,以此来保持心理平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这种道理。日常生活中的投射现象不乏其例,广义的投射泛指各种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其所投射的心理活动并非限于意识所排斥者。古人云:“我见青山真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便是典型的投射现象。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占了公家便宜,则相信别人也占了公家的便宜;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怎么努力,考试善于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都是投射作用的具体表现。在精神科临床上,可通过心理测验的投射性检查,了解病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欲望,从而为医生提供线索以全面了解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

【案例】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谈禅悟道。有一天,他们又斗起禅来了。

苏东坡首先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禅师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学士像一尊佛。”

接着佛印又反问道:“你看老僧像什么?”

苏东坡想了又想,见佛印禅师穿了一件黑色僧袍,人长得又胖,盘腿而坐,黑乎乎的。于是

便脱口而出,说:“你看上去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听了,不怒反笑,默默不语,然后怡然自得地闭目养神。

苏东坡回到家里,高兴地对他的妹妹说:“妹妹啊,我与佛印斗禅机总是斗不过他,今天算

我苏东坡走运,总算斗得他哑口无言。”接着便把他与佛印禅师斗禅的经过,绘声绘色地讲了一番。

苏小妹听后,禁不住连声说道:“哥哥今天输光了!你还自以为大获全胜是不是?”

苏东坡瞪大眼睛,问她这是什么意思。

苏小妹不急于告诉他答案,只问他:“我且问哥哥,是佛名贵呢,还是牛屎名贵?”

苏东坡说:“当然是佛名贵啰!”

苏小妹说:“好“道”啊!印老的见处是佛,哥哥的见处是牛屎。请问,谁高谁低?”

苏东坡一怔,揪着胡子只顾发愣。

苏小妹接着又说:“印老心中装的是佛,所以他看人人都是佛;哥哥一开口就是牛屎,你心中装的是什么?可见印老的心境比你高啊!他既然获胜,便见好就收,还同你啰嗦什么?你就认了吧!”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说今天又栽在老和尚的禅窟里了,发誓一定要赢回来。

苏东坡是否能赢回来,全看他的心境了。

君子所见无不善;小人所见无不恶。

投射作用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以此来保持心理平衡,缓解严重的心理冲突。但过度而习惯化的投射,以至于事事都责怪他人,总是将自己的过失给予合理化解释,认为自己存在的,别人都存在,以至于善于饶口舌而大谈别人的不是,就会干扰和妨碍与他人及外界环境的正常接触,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会逐渐形成敌对的、难以容忍的、疑虑忡忡的个性心理特征,最终出现多疑、敏感等精神症状。

四、内向投射

内向投射(introjection)又称心力内投或摄入作用,是与投射作用相反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将外界的事物或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感情,转而指向自身。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情感及行为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相应的心理活动及个性心理特征。尤其是在早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外界环境对孩子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所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如有个孩子经常在书本上乱画并说谎话,父亲给予严厉的批评,向孩子说明这是不应该的,经过多次重复,父亲的批评和愤怒的情绪渐渐内射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后即使父亲不在,当他心里再次出现类似情况,也会认为这是不该做的事。也就是说,父亲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已被孩子内射到他的个性中去了。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内向投射的道理。

【案例】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该国王性情孤僻,常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尊他理想中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爱神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赋予这尊美女雕像以生命。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找到了一所学校,并从校方手中拿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具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有趣的是,在学年期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同学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因教师认为某个学生是天才,就寄予他更大的期望,以至于在上课时给予该生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激励作用,学习时倍加努力,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有差异。借用希腊神话中的主人公名字,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对个体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较快,发展得更好。反之,

向个体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内向投射通常是广泛地、毫无选择性地摄入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为自己内在的品质。有时人们爱与恨的对象会象征性地变成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个体失去所喜爱的人时,可能会

模仿所失去人的行为举止,以慰藉内心的痛苦及失落感。相反,当个体对外界社会或他人不满而怀有敌意时,因某些不可抗拒的力量或其他原因,有时会变成对自己的恨,严重者可出现自责自罪、消极抑郁和自杀行为。

上一篇: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5-6)
下一篇: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