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总是希望能控制自己不要发生抑郁,而希望总是落空,行为往往失控。抑郁发生了,逃避发生了,他们又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而无休止地自我纠缠。本来发生了不偷快的事,适度的自贵和纠结也是难免的,可是他们却不愿意看到这个合理的结果,因而对出现的“自责和纠结”进行百般对抗,并且没完没了地纠结,这就是强迫和反强迫。怎样才算正确认知?太原心理咨询师:降低期望。要消除郁后纠结,必须改变认知,降低期望。拥有一颗平常心:抑郁少了,高兴归高兴,但不得意忘形;抑都多了,难过归难过,但我能接纳;抑郁发作了,郁闷归郁闷,但我不会反复纠缠。如果我尽力了,还是阻止不了郁后纠结,我也认了。
明确因果。有因必有果。如果发生了抑郁,或者逃避了,甚至发生了郁后纠结等,患者肯定会感到难过、自责、焦虑、恐惧、不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况且,发生了抑郁,或者逃避了抑郁,甚至郁后纠结本身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它们都不是导致心理阴影的主因(最多只是外因而已),根本原因是患者对它们的错误认知而产生的对抗态度,正是这种对抗态度把郁后单纯的心理波动推波助澜,变成复杂的、激烈的心理波动,导致心理阴影更上一层楼。
2正面接纳。既然发生了抑郁,导致心理纠结或心理波动是合理的、正常的,就应该接纳之。
3侧面疏导。如果尽力了,抑郁还是发生了,即抑郁种子结了“恶果”,要及时从侧面去疏导情绪,避免再次“播种”而形成新的创伤性阴影。发生了的就是合理的,发生了就是历史。既然是历史就无法更改,何故后悔不已呢?因此,发生了的就要接受现实,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发生了抑郁,出现严重躯体化,伤心总是难免的,干万不能因抑郁丢人而不吃不喝,不工作。总之,一切发生了的事情都要原谅。否则,必将导致新的创伤阴影。
虽然心理波动和情感冲动狂制不了,但行为可以控制。所以,郁后的心理波动都要允许,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侯更应允许。即使想起抑郁而睡不了,也要接受这个现实。你只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譬如吃饭、上班、交友等不被耽搁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