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反应是强迫症患者的标志性症状。强迫预感能使强迫症患者迅速准确地扫描到某些场景中有哪些疑似“拐点”。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患者会根据预期反应像工兵避开地雷一样干方百计地避开那些“拐点”。因为强迫拐点大多出现在起心动念或动作暂停间,所以患者不敢让自己的思维停顿下来,动作也要全部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从而减少了“拐点”的频率和行为的阻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与强迫症作斗争的实践中,患者深刻地体会到“越想强迫,越会强迫”的规律。因此,他们有意识地不敢犹豫,不敢去想强迫,不敢去关注强迫,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思维或动作自然加快。事实上,产生了强迫预感后,患者就会害怕和逃避。此时就像过独木桥一样,越是酝酿准备,越是惊慌失措,越容易出现可怕的后果。反而不假思索或无停顿地“快、猛、重、冲”的动作往往要比慢腾腾的动作安全许多。但是,狂奔而下的激情,难免造成行为受阻或欲进又阻的强迫行为。
虽然正常人也常常会出现类似的强迫,但强迫症患者由于摻杂了心理因素,致使偶尔出现的强迫逐渐转化为慢性强迫。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把这种类似习惯行为的强迫行为称为反习惯强迫。
值得一提的是,“快、猛、重、冲”的行为方式不是最初引起反习惯强迫的原因,而是逃避恶性强迫的一种本能反应。
换句话说,这种反习惯强迫是被迫行为下的结果。只要解除后顾之优,这种反习惯强迫就能得到缓解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