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的四月,我们三人以小组形式聚在了一起,共同讨论发展认知疗法的维持治疗的可能性。我们非常乐观地认为能够改进现行的抑郁症认知疗法,使其可以应用于处于康复期的病人。我们认为这样的治疗可以运用那些病人在急性治疗期间已经学会了的技能。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说这种疗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有必要简短介绍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
认知治疗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Aaron T.Beck最先提出来的,它是治疗抑郁的一种结构化、耗时少的方法。Bck注意到,丧失、失败、无价值感以及拒绝等主题会频频出现在抑郁症病人的思维中。在此之前,大多数的临床治疗师都假定,这种负性思维仅仅是抑郁症表面上的特点,是由潜在的生理困扰或者精神动力学冲突引起的。根据这些流行的观点,如果潜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么这些负性思维就会有所缓解。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Beck意识到这种因果关系反过来也同样成立。负性思维本身就可以引发抑郁。此外,即使这种负性思维并非是号致抑你期的首要原因,但是康状且开始、它也的确能够使抑郁发作得以维持下去。例如。如果一个人百分百确信“我一个朋友也没有”或者“没有人会喜欢我,也没有人尊重我”那他/她就会很少给朋友打电话来获取社会支持,也不会接受他人的邀南,结果他或/她就会变得更加孤立。这一系列的事件使个体很难从低落的心境中恢复过来。想法和情绪会以一种有害的、交替螺旋上升的方式相西作用。
Beck在治疗中非常重视这些想法。他鼓励病人们在心境变化时去“捕捉”出现在脑海里的任何想法。他们可以将这些想法写下来或者是带到治疗的会谈中去,这样就可以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估,找到支持或反对它们的证据。家庭作业以日程表的方式呈现.这样病人能够收集更多的证据,并在其日常生活中逐渐拓展其活动,以恢复日常生活中的控制感和愉悦感。病人感到困难的情境在疗程中进行认知预演,或者使用避免生成这些情境并对其进行讨论的其他方法。治疗师教会病人们对他们可能持有的长期信念、态度和假设保持警觉,并留意那些可能引发抑郁情绪的情境。
现在回顾一下认知疗法为何会如此成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成功的部分原因是Bck使用了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来证实他的观点,这吸引了大量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他也融合了许多行为技术,这些技术与被广泛应用于焦虑问题的行为疗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这种成功也应该归功于Bck坚持使用有效而令人信服的测量方法来认真评估治疗过程和结果:他坚持将认知治疗法应用于一些十分重要的临床问题,而这些临床问题往往被结构化的治疗师所忽略;以及他坚持评估疗效,反对当时通用的标准治疗(抗抑郁药物疗法)。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使得认知治疗法在专业领域内取得显著的成功,若全面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那对抑郁病人使用该方法则就是绝对的优势了。直到我们聚会的时候,认知疗法已经成为一种(如果不是唯一的话)经常使用的、代替药物的最重要的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