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家庭中,父母常对孩子有着各种期望,这些期望一方面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发展愿望,另一方面表达了父母自己对自己
人生经历的遗憾和感受,比如,一个父母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家庭,父母常做出各种牺牲和投资,让自己的孩子刻苦读书,以
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的缺憾;一个没有进入大学的父母,常把这种遗憾落实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上大学。有些父母在对孩子提出
期望的时候,内心并不相信孩子会实现这个期望,而且他们还在一些场合公开表达他们的这种看法。对此,孩子不会没有感觉。
没有信任,期望是毫无用处的。
要赢得孩子的信任,父母首先应是真诚的。这种真诚的表现之一是:无论在孩子面前,还是在其他人面前,父母提到的对孩子
的期望是一致的。对于传达期望的具体方法,除了直接表达之外,暗示也被证明是很有效的。家长可以尝试采取多种方式巧妙
地传达出自己真诚的期望。对孩子提出期望实际上就是为孩子设立目标。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或他人设定恰如其分的目
标。很多人在现实中迷茫,正是因为生活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太过飘渺。尝试为孩子设定有效目标,也是父母自身对目标设定
能力的良好练习。任何一人,当心中目标有所接近的时候,无一不迸发出真正纯粹的快乐。孩子需要成就感,需要体验一步步
走向成功的自然愉悦。可是设立目标却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能力。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反映的是这方面能力的欠缺。不管是孩子
还是成人,这个问题同样存在。真正能运用理性做出有效规划的人,实属少数;而非理性的规划有时候会让执行的人丧失一切
成功的可能。研究表明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学历的期望超出学生自己的预期,有研究报告显示,33.8%的中国高中生父母希望孩
子具有研究生学历,50.7%希望孩子将来具有本科学历,12.6%希望孩子将来具有大专学历,仅有2.9%希望孩子将来具有高
中(含中专、技校、职中)学历。和国外的相关研究比较,觉得父母关心自己的中国高中生最多,日本高中生最少。94.0%的
中国高中生、93.9%的美国高中生、91.7%的韩国高中生觉得“父母关心我”,而只有88.4%的日本高中生觉得“父母关心我
”。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抱有较高的学历期望,不仅超出高中生对自己的预期,也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父母应当关注未成
年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传统教育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智力轻德育、重知识轻健康、重学历轻能力
的社会倾向,这种社会观念左右着家长的认识,进而影响着未成年人发展权的全面实现。美国学生:自己决定前途;中国学生
:父母决定前途。美国学生虽感觉父母平时干涉多,但事实上在关系自己前途的重大问题上,他们的自主权最受尊重;而中国
学生虽感觉父母平时干涉最少,但在关系前途的重大问题上,他们的自主权却最不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