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心理治疗本土化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23-12-19     阅读次数:     字体:【

要想实现心理治疗的本土化,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方法和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人类共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尽管我们说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受思维、语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限制或制约,他们构建的许多理论、方法和成果不能完全适应于全人类,但是他们的研究完全可以给我们研究中国本土社会文化的心理治疗方法打开一扇窗口,提供一种视角。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西方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看做是他们自己本土化心理治疗的一种范例,进一步用我们自己文化的思维和方法去进一步验证和模仿。

2.西方已经具有的理论和方法也会随着西方社会文化的变迁进行调整和改造。因此,我们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受西方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也许有的理论说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部分定理,也许有的理论只和某种文化联系在一起,例如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精神动力学理论,也许有的理论只是一种本土化的反映。中国学者在接受和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宁可说中国古已有之,或有相似的说法,然后去整理或者效仿古人,也不肯去开动脑筋,自己去挖掘、研究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变迁。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学者,宁可全盘接受西方的所有理论,而不愿意睁开双眼看中国,看自己周围的世界。更有甚者,宁可跟着西方学者后面变来变去也不愿意自己从本土实际出发,来主动建立一种自己的学术空间。因此,就出现了西方学者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地否定自我,勇于创新,而我们却坐享其成,不来开发我们自己的学术园地。相反,西方学者最近一段时期却很善于在东方文化中寻求灵感和启发。很多被东方学者视而不见的现象、问题或传统思想一旦被西方学者借鉴之后,我们才敢说他们确实是好东西。

3.本土化不是要单独搞另外一套。有的学者误认为本土化就是关起门来,另搞一套,是要排斥西方学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而且在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与西方相类似,那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西方的什么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拿来用,什么理论和方法稍做修改就可以用而不会有什么生搬硬套的问题;如果我们有的理论和方法和西方的提法不一致,那我们就需要认真地比较一下各自的利弊,看一看是不是我们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能更好解释我们的社会和人,或者相反;如果我们产生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在西方根本没有,那就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东西,它和西方原创的东西一样,也有其一定范围内的价值。如果中国学者按照这种本土化的思路去开拓和研究,那么世界学术界不会再是一个非西方学者向西方学者学习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非西方学者和西方学者相互学习的双向过程。这是一种最佳的沟通和学习方式,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关起门来另搞一套”的问题。

4.有的学者认为本土化是指研究自己社会特有的东西,而排斥世界上共有的东西,实际上,本土化研究不可能做到只研究自己特有的东西,当然,有的研究内容涉及本土色彩很浓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只是本土化研究中的一部分,而非本土研究的全部。有些本土的东西完全可能是其他社会文化共有的,问题还是在于对于这些现象,是不是只按照西方理论的解释才是正确的。

5.本土化是不是只研究传统的东西,而不研究现代的东西。这实际上是混淆了本土化的概念,本土化是指学术研究的本土化,而不是研究对象或内容的传统化。本土化的研究重点是研究的思路、视角、理论、概念、方法或策略上的改变,而不是研究领域和对象上的改变。

6.本土化研究的最终结果不是离全球化越来越远,学术思想背道而驰。实际上,本土化研究恰恰是在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导致沟通上的便捷,一方面,使各国学者有了发表自己见解,获得多方位信息的可能;另一方面,全球化本身就越来越有可能催促本土学者对自身的社会结构、文化风俗、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发生兴趣。他们关心什么是轻易改变的,什么是难以改变的;为什么有的东西在其他社会是一种样子,但进入到自己社会就成了另一种样子;为什么传统的东西容易死灰复燃,而很多现代的东西那么容易随风而去等。

总之,心理治疗本土化研究要充分认识西方心理治疗理论方法及其文化背景和研究背景的局限性,在本土化研究中应以问题意识来引导本土化的研究,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是先定框架,在研究具体问题过程中,在自己本土的研究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概念、模式、理论,力图比西方理论更贴切地解释本土社会和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方式,构建一种既是本土的又符合科学原理的认知学术系统,成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为世界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贡献我们应做的贡献。


 
上一篇: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方法的思考(一)
下一篇: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几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