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应当更广泛地注意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杀的发生。同样,防止青少年心理危机最重要的不是注意危机本身,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这样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理论研究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它和青少年生活的社会背景有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的变革、家庭的变故、个人的发展,都会引发心理危机。万俊从心理基础和外部诱因两方面对青少年面临心理危机的原因进行了探析,他认为造成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有:(1)青春期内心矛盾冲突导致的挫折耐受力降低;(2)过重的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机能的病态改变(3)性生活事件带来的重大精神刺激。
任何一种心理危机都是一种由心理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反应,它受应激事件、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及其个体的人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必须作出努力去适应这种变化。通常我们把能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导致躯体和心理健康变坏的环境变化称为危机源。根据Hoff的观点,心理危机源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境遇性危机源、阶段转换危机源和文化/社会结构危机源。
境遇性危机源:物理环境危机源(火灾,自然灾害)。个人的,身体的危机源(致命的疾病,身体伤残)。人际的,社会的危机源(纠纷,重要亲友的死亡,被强暴)。
阶段转换危机源:普遍性阶段转换危机源(青春期特殊的生命阶段)。非普遍性阶段转换危机源(社会地位的变化)。
文化/社会结构危机源:社会/文化环境危机源(歧视,偏见,网瘾)。违反社会准则危机源(抢劫,攻击)。
此外,关于心理危机的环境压力理论认为,生活事件也是重要的危机源。许多研究表明,生活事件能促使健康恶化和心理机能失调。Kanner、Schaeffer和 Lazarus在生活事件中又区分出日常琐事(daily hassles)。他们把日常琐事定义为:令人激恼的、使人有挫折感的要求,这些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每天都与环境有着交互作用。日常琐事与主要生活事件有明显的区别,日常琐事没有改变生活条件,不像主要生活事件对生活条件造成了影响。日常琐事的应激性虽不如创伤性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家庭暴力、儿童(成人)性虐待、暴力攻击等那样影响强烈,却有持久性,像肉中之刺,如经常被老师批评、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没赶上班车、在最匆忙的时候自行车没气了等。这些事件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从危机源的具体内容上看,境遇性危机源、阶段性危机源以及文化/社会结构危机源都可以归结为生活事件的范畴。所不同的是,生活事件不仅包括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日常琐事,因而对心理危机源的概括更为全面。
二、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实证研究
基于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的缺乏,我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春期心理机及干预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年理机的现状、探素育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青少年心理危机源是该课题研究的一部分。蒋赞、边玉芳结合Hoff的观点和环境压力理论,以浙江省为例,通过查找报刊资料的方法来搜寻青少年危机事例。这些事例既有由生活事件引发的(如车祸、水、非典等),也有由日常生活事所引发的(如作业想过重、考试压力过大等)、们选取了口碑好且对该类事件报道较多的三份报纸:《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青年时报)作为我们的查阅对象,共查找到危机事件125起。《钱江晚报)的查阅时段范围为1999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共查找到危机事件46起;《今日早报》的查阅时段范围为2000年10月1日(创刊之日)~2004年12月31日、共査找到机事件6起年时派查为21年10月1日(创刊之日)24年12月日、共査到机案16起其中有8起(钱江晚报)和(今日早报)两份报纸都进行了报道。我们将查阅到的125起危机事件加以仔细的阅读,从中概括分析出了青少年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人际关系(与父母、老师和同伴之间),意外突发事故(非人有意为之),学习压力,暴力伤害,情感挫折,网络成瘾,性侵犯。
青少年心理危机产生的三个最主要原因是人际关系(26.4%)、意外突发事故(21.6%)和学习压力(11.2%)。人际关系这一原因的范畴很广,包括与老师、父母、同伴之间的关系。其中,报道最多的则是与教师发生纠纷、误解导致的危机事件。如某校一女生就由于被班主任误认为偷了同学的钱并不顾该女生的请求告知了其家长后羞愤难当,觉得班主任“杀掉了我的自尊、我的骄傲以及对生活的勇气”,留下遗书后服毒自尽。此外,跟父母沟通不善、管教过严、期望过高,也是促使青少年陷人人际关系危机的重要原因。与同伴之间的误会或纠纷,是由于人际关系导致青少年产生危机的第三大原因。在意外突发事故这一项中,城市青少年最经常遭遇的是交通事故,占意外事故总数的25.9%;而乡村青少年则多为溺水,占整个意外事故的37%。正处于最紧张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习压力也是导致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令人欣喜的是,1999、2000、2001年三年共报道此类危机事件10件,占此类事件总数的71.4%,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报道4件,占总数的28.6%,后三年此类事件报道率与前三年相比已有所下降。其原因或许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择校自主权扩大,中学生可选择的道路增多,故因中考、高考失败而采取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的现象也有所减少。
通过查阅并分析报刊资料,我们认为导致青春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意外突发事故、暴力、网络成瘾、性侵犯、人际关系、情感挫折、学习压力七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编制了一份针对在校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危机的问卷,该问卷包括青春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两个部分,此处先介绍原因部分。
根据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生活事件量表(LES)的相关测题和量表形式,并结合报刊资料分析所获得的初步结论,我们自编了青春期心理危机学生问卷,共25个项目,在浙江省11个地区各抽取1—2所中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4份,有效回收率为76.93%。其中包括初中6所,共调查初中生440人;普通高中8所,职业高中2所,共调查高中生710人。问卷统计后共收集到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例575件。我们将这些事件按之前的七个方面原因加以归类,发现这七种不足以涵盖所有的危机事件,因此,我们又增加了亲友去世、家庭纠纷、财物失窃三项,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原因分为十个主要方面。
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亲友,家庭纠纷,暴力伤害,财物失窃,情感挫折,网络成瘾,意外事故,性侵犯。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引发心理危机的最普遍的原因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亲友丧失、家庭纠纷四项,特别是前两项几乎是每个青少年都会遇到的问题。王成果认为①:青少年产生心理危机的最主要的几种诱因为:①重大生活事件影响,如考试失利、升学受阻、恋爱受挫、家庭变故等等;②人际交往发生障碍,如受到歧视冷落、遭到误解、工作开展不利等等;③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如理想和现实相距甚远时,适应能力明显较差等等。这一理论研究成果与我们的实际调查结果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