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心理

何谓青少年心理危机
发表时间:2023-10-13     阅读次数:     字体:【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目前关于心理危机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是Caplan的理论。1954年,Caplan开创性地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于1964年首次发表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因而大家一致认为他是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的鼻祖。迄今为止,几乎每一篇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文献都会引用他的理论。Caplan认为当一个人对困难情境,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调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Caplan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在一般情况下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面临生活逆境或不能应对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和悲观失望等情绪问题,导致心理失衡。而这种平衡能否维持,与个体对逆境或应激事件的认识水平、环境或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技巧这三方面关系密切。他认为,心理危机是一个过程,且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必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①

阶段一: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时,其内心失衡,表现①张风华、方来坛、高鹏:《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的研究》,载《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4)。为警觉性提高,开始感到紧张。为了重新获得平衡,个体试图用其惯常的方式作出反应。此阶段的个体一般不会向他人求助。

阶段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个体发现惯常的方式未能解决问题,于是焦虑程度开始上升,同时也开始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高度紧张的情绪会影响当事人的冷静思考,从而影响其采取行动的有效性。

阶段三:如果经过尝试各种方法,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当事人内心的紧张程度就会持续增加,并想方设法寻求和尝试新的解决方法。此阶段,当事人求助动机最强,常常不顾一切地发出求助信号,甚至尝试自己曾认为荒唐的方式。此时,当事人最容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影响。

阶段四:如果当事人经过前三个阶段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他就很容易产生习惯性无助。他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甚至把问题泛化,对自己整个生命意义发生怀疑和动摇。很多人正是在这个阶段中企图自杀。同时,强大的心理压力有可能触发以前未能完全解决的、被各种方式掩盖的内心深层冲突,有的人由此而走向精神崩溃和人格解体。此阶段的当事人特别需要通过外援性的帮助,才可能渡过心理危机。

“危机”,既包括“危”,也包括“机”。Caplan只认为心理危机是一种由困难情境导致的心理困扰,强调了心理危机的危险性,却忽视了心理危机也是一种机遇。 Mitchell和Resnik认为①危机是情感上的重大事件,该事件可作为人生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心理危机就是一种情感紊乱状态。胡泽卿、邢学毅认为①心理危机是由于突然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引起焦虑、悲伤、愤等不良情绪,又可使人更加成熟。正常人都处于身心平衡状态,也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思维、意志、情感和生理需要处于某种程度的和谐状态,在不适当的应激发生时,人的平衡状态可能会受影响,可能出现情感和思维失控,以致经历一种极端的情感紊乱,这时人就处于危机期。③

此后,心理危机的理论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关于心理危机的定义。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risti认为,不管哪种方式的定义,心理危机实质上都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即:(1)危机事件的发生;(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3)惯常的应付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Gililand 和James认为心理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以上两个定义都认为危机是当事人的一种主观认识,认为心理危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状态,并能使人处于心理紧张的状态。同时,这两个定义也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心理危机的过程和实质,因而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都认同这两个定义。

由生活变故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失衡状态并不是持续终生的。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的心理危机状态大约要持46周、在这46周中,由于处理危机的手段不同、个体先前经历危机的体验不同、个体人格特质的不同,当事人的结局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心理危机会产生四种结局:

第一种,当事人不仅顺利地度过危机,而且通过这次生活的变故学会了处理困境的新方法,整个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这个结局中,危机对于当事人不仅是经历了一次威胁,而且也得到了一次生命成长的机会。这是危机干预追求的最佳结局。

第二种,危机虽然渡过,但当事人却在心理上留下一块“瘫痕"(psychi scar),形成偏见,留下痛点,限制其今后的社会适应。比如一位姑娘经历了失恋,就可能认为男人都是在逢场作戏,玩弄感情,回避再谈感情。

第三种,自杀。当事人经不住强大的心理压力,对未来绝望,以死解脱。

第四种,未能渡过危机,陷于神经症或精神病。从此,当事人经历的任何生活变故突难应

都会诱发心理危机。当事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我们将心理危机的定义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个体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超过了个体的应对能力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一般而言,使个体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称为危机事件。危机事件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瘟疫、地震、水灾、空难、恐怖 ,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个人内在的冲突,如失恋、失业、生意破产、丧失亲人、人际关系紧张、高考失败、遭遇性侵犯等。心理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如一个青少年看到自己的同伴好友自杀了,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能一起学习聊天玩游戏,他的生活像是被谁狠狠地抽去了一部分,从此变得不再完整。因此,他会时常想念已经过世的好友,怀恋他们在一起高兴快乐的时光,并由此可能会出现好友并没有去世的错觉,还时常听到好友呼唤自己的名字。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该青少年已经出现了心理危机。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如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着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二、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含义

综合考虑以上学者对心理危机概念及分类的看法,结合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成段,我们认为青少年心理危机可以定义为: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其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如处于性成熟过程与“生长爆发”阶段的发育冲突、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模糊性(同一性迷惘)、突发事件与应急能力不足(重大灾难、亲人亡故、身患重症、性侵犯、高考落榜、恋爱失败等等),青少年自身已有的资源和应激机制无法承受这些危机事件对其心理的冲击,从而使内心的平衡被打破并由此产生了痛苦的体验。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期其他心理问题中的一组症状或前驱表现,若不加以及时的干预和调节,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自杀、杀人或严重的心理疾病。

青少年心理危机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危机、境遇性心理危机和存在性心理危机三种。发展性心理危机指在正常成长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所导致的异常反应。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阶段,处理一系列人生主题,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果缺乏有关知识和技能,缺少社会支持系统,或缺少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机遇,就往往不能渡过一个个人生转折,从而产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境遇性心理危机是指个人面临着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超常事件时出现的心理危机。这些事件通常是随机的、突然的,具有灾难性和震撼性的。例如,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遭强暴、受性虐待,失业、失学,亲人死亡,身患不治之症等。存在性心理危机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责任、独立性、自由与承诺等问题上的困惑而出现的内部的冲突与焦虑。这种危机可能是基于现实的,也可能是基于个人主观感觉的。此外,一些严重的精神疾患也会带来危机。危机的一种类型是在重大创伤后,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的痛苦折磨、心理功能紊乱,称为创伤后应急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危机来源同样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发展性心理危机;其次是由亲人去世、父母离异、交通事故致伤致残、升学无望、遭受暴力伤害、受到严重羞辱、身患重病、恋爱受挫等带来的境遇性心理危机;此外,也有人生意义迷失造成的存在性心理危机。

青少年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的心理危机对个体而言,既意味着危险也意味着机会,危机包含着成长的契机和改变的能量,青春期心理危机中包含着向相反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因此,青春期心理危机若能及时化解,顺利解决,个体即获得一次心灵的成长,有助于后期的良好发展;若不能有效地解决,青春期的心理危机将持续存在,反复出现,并可能趋向恶化,势必影响个体的正常发展。因此,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必须在其处在危机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危机,战胜危机,向健全的人格逐步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成年期的种种人生课题。


 
上一篇:青少年面临心理危机的原因
下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