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咨询师培训

咨询师培训

自恋是性格缺陷?
发表时间:2023-09-03     阅读次数:     字体:【

“自恋”这个词源于有关水仙花的希腊神话,有一个小伙子爱上了水中自已的倒影。他如此地痴迷于自己的影像,以至于在水边生根,变成了一株水仙花。Es第一次在心理学著作中引用了这个神话故事,他报道了一个手淫或“自慰”的年轻人的个案。后来,弗洛伊德Freud,1905一1953)将“自恋”这个词融进了他的有关性心理发展的理论短评中,并定义“自恋”是继自慰阶段之后的正常发展阶段,最终形成恋物行为。他认为恋物阶段的主要冲突在自恋阶段就已经固定下来。

一些理论家认为自恋是性格缺陷,源于患者早年父母关爱不足(S.Johnson,1987:Kernberg,1975;Kohut,1971)。在婴儿15-24月阶段,称之为“依附”阶段,婴儿时而进入外界探险,时而又回到照料人的保护之中,如果照料人意见不一,不尽心,或自我中心,孩子在此期间就得不到充分的支持。情感脆弱的孩子就会因自我的外在表现而受伤,即“自恋性损伤”(narcissistic injur町y),为了弥补这种损伤,孩子就以自大、虚假的自我来满足照料人的需要。愤怒、权力感从意识层面上分化出来,并致力于通过虚假的自我来获得别人永久的赞赏。自恋者存在情感上的痛苦,感到无价值、能力不足、无意义和不愉快,他们以虚假的自我来加强脆弱的自尊(S.Johnson,1987)。

Alfred Adler(1929-199I)是弗洛伊德早年的同事,他发展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试图克服由于与人比较而产生的低人一等的感觉是人格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他称此为“补偿(compensation)。因此,患者与别人比较之后认为自已能力不足,就会在特定的领域极其努力地工作。自恋型人格属于这种模式,是个体在与别人比较之后认为自已不重要、不如别

人,从而产生补偿行为。M仙o(1985)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不考虑照料人对患者的伤害或患者的补偿假设,而认为自恋主要是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重视造成的.M0认为,一旦父母过度夸张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意识和权力意识,孩子内在的自我形象就加强了,而外在现实并菲如此。当感到失望时,过度夸张的自我形象就会产生愤怒,不断强化之后就导致自我形象歪曲。通过推理内心结构可限制个体自我形象的膨胀。

Young(1990)详述了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方法,列出了几种早期适应不良的图式(earymaladaptive schemas,EMS),即绝对的、自我永存的信念,这些信念开始于童年早期,通过互动模式而习得。NPD患者可能在损伤他人和不能宽恕他人方面与EMS有重叠。损伤他人即指自我中心的利用他人的行为,不能宽恕别人则反映了患者致力于获得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从手淫到阻止人格发展的障碍再到人格缺损逐步形成了自恋型人格,这些是基于社会适应不良的信念或者膨胀的自我形象而产生的精神动力学方面的文献提供了很多有关自恋的现象学资料,但其中很多假设缺少实验支持。认知方法可以与现象学资料紧密联系起来,并提供对患者和临床医生都易于掌握的治疗策略。

 
上一篇:综合积极情绪疗法的产生过程
下一篇:心理咨询师谈自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