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临床表现
(一)抑郁状态
1.抑郁心境是抑郁障碍特征性症状。是负性情感增强,轻者表现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主诉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重者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兴趣,有度日如年之感。在抑郁心境的背景上可出现焦虑、激越症状。病人表现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坐立不安,以致搓手顿足,坐卧不安若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些病人则表现明显的激惹性增高。
2.丧失兴趣病人丧失对既往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的愉快体验,兴趣索然,渐不愿意参加各种活动。初始仅对少数的活动内容无兴趣,如本能活动、社交活动,逐渐对多数活动丧失了兴趣,包括娱乐活动、亲人团聚,甚至原来的特殊嗜好等都无法从中获得乐趣。严重时闭门不出、回避社交、疏远朋友。病人常能体验到这种变化,也感到痛苦难熬,但不能自拔。
3.精力不足开始时可表现较轻,主观感到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应付日常生活感到吃力。继后则表现无精打采,精疲力竭,对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下降,甚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操持家务,洗衣做饭都无法胜任。严重时连自己的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病人知道不应该变成这个样子,但常用无能为力或力不从心去解释这一切。
4.自我评价低约有70%的抑郁病人有这种症状,并具有特征性。病人由于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歪曲的认知,总以批评的眼光、消极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贬低自己。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对轻微小失误,看成无法原谅的错误,甚至犯罪,故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自责。随着症状的加重,自责观念渐具有妄想性质。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将受到惩罚。
5.思维迟缓病人的思维过程受到抑制,反应迟钝、思维闭塞,自觉“脑子停止了工作”“好像生了锈的机器”。临床表现主动性言语明显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考问题感到非常吃力,应答问题十分缓慢、简单,书写材料困难,甚至书写最简单的家庭成员介绍都感艰难,需等待 良久。
6.意志活动减退病人的意志活动显著减少,由于情绪低落对周围一切兴趣索然,以致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对一切都懒于料理,因而经常独处一隅,整日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严重时发展为不语,达到木僵程度。抑郁发作时也可见患者意志增加表现,最危险的病理性意志增强活动是反复出现的自杀企图和行为。据资料统计,抑郁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约高20倍,长期追踪因自杀身亡者为12%~25%。自杀观念通常逐渐产生,随着症状加重,自杀念头日趋强烈,患者千方百计试图了结此生,以死求得解脱,应提高警惕。
7.躯体症状多数抑郁病人具有躯体和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等。病人的心境障碍具有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是抑郁症典型的症状。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躯体症状多而严重,有时病人的抑郁情绪完全被主观躯体不适所掩盖,应引起重视。
(二)躁狂状态
1.心境高涨 病人表现为轻松愉快,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感到生活绚丽多彩,自己也无比快乐和幸福,因此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病人的愉快心境常颇为生动鲜明,占内心体验协调,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往往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激惹性增高,常以敌意或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但激惹情绪通常持续时间短暂,病人又转怒为喜。临床上也见少部分患者在躁狂发作时并不表现为心境高涨,而是以易激惹为主。另外,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下,常常出现自我感觉良好,感到体力强壮,异常健康。过高评价自己,吹嘘自己才华出众,神通广大或腰缠万贯。自发病初期自知力即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极少有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异常改变。
2.思维奔逸 联想过程明显增快,概念接踵而至,自觉变得聪明、大脑反应格外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彩,病人常有脑子开窍了、灵活了,舌头跟思想在赛跑的体验。临床表现为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由于联想过程加快以至来不及深思熟虑,患者的谈话内容流于肤浅和表面化,给人一种信口开河的感觉。病人的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都有增强,但不持久,表现为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转换话题。因新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极丰富,有的患者出现音韵联想和想和词意联想。夸大非常多见,可达到妄想的程度,可在夸大妄想的基础上,派生出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但一般历时短暂。
3.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 发作时病人的精神力异常旺盛,兴趣范围广,活动多且忍耐差,故而整日忙忙碌碌。临床表现为喜欢热闹场面、好交朋友,主动与人打招呼,与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好与人逗乐,开玩笑、管闲事、打抱不平、助人为乐;有时表现挥霍无度,注重打扮,行为轻浮和好接近异性。由于注意随境转移,做任何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而举止粗野,甚至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虽然病人活动增多,但精力格外充沛,毫无疲倦之感。病人食欲亢进,性欲增强,睡眠需要明显减少,由于体力过度消耗,病人可有体重减轻。躁狂病人因自我感觉良好,很少主诉躯体不适,年老体弱的病人应予注意,以免造成对躯体疾病的疏忽;同时应限制其过度活动,以防体力衰竭。
四、诊断
心境障碍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躯体、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检查,应排除叠加于其他精神病的情感症状、药物或其他物质所致的心境障碍和躯体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心境障碍。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DSM-Ⅳ及 RDC(Spitzer的研究用诊断标准)。我国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001),其分类方法、描述、诊断标准都尽量与ICD-10保持一致、诊断标准的制定对疾病的诊断很有帮助,但任何一种诊断标准都难免有其局限性,而密切的临床观察,把握疾病横断面的主要症状及纵向病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临床诊断的可靠基础。诊断要点如下。
(一)临床诊断特征
1.躁狂症和抑郁症分别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表现。躁狂发作时,在情感高涨的背景上,伴有思维奔逸及意志活动的增多;抑郁发作时,在情感低落的背景上,伴有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少。大多数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异常与高涨或低落的心境相协调。
2.可伴有躯体不适症状。躁狂发作时常伴有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要减少;抑郁发作时,躯体症状更为多见,若出现早醒、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及抑郁心境表现为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有助于诊断。
(二)病程特点
病程特点大多都具有发作性病程,而在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既往有类似的发作,或病程中出现躁狂与抑郁的交替发作,对诊断均有帮助。
(三)家族史
家族中特别是一级亲属中较高的同类疾病的阳性家族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脑影像学检查和精神生化检查结果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