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与精神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或脑的疾病,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总患病率为13.03,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58.7%,居各种神经症的首位。天津市区(1981-1982)调查,本病的患病率为9.1%,占神经症全部病例的68.0%。女性患病率(15.78%)显著高于男性(2.30%)。起病年龄大多在青壮年期,以15-39岁较多见。
一、发病原因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机体各项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具有相当高的耐受性,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经衰弱或衰竭。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虽然产生了疲劳,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复,但是,强烈紧张状态的神经活动,一旦超越耐受极限,就可能产生神经衰弱。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较为持久的精神紧张或内心冲突是导致本病的原因。首先,主要是脑力活动时间过长,工作任务过重,学习或工作困难,特别是需要高度集中的脑力工作,更容易引起过度紧张和疲劳。其次,长期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是本病另一较多见的原因。家庭纠纷,恋爱、婚姻受挫,工作和学习适应困难,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大都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矛盾和冲突,成为长期痛苦的根源。而衰弱型人格及认知应对功能不良是发病的基础,如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任性、急躁、自制力差者,易患神经衰弱。各种心理社会因素能否成为致病因素,决定于其性质、强度和作用的持续时间,而患者的
态度与体验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与个体素质和性格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
1.衰弱症状 这是本病的基本症状。患者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萎靡不振、脑力迟钝、思考困难、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记忆力减退、做事丢三落四,工作、学习效率明显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改变其疲劳状态。
2.兴奋症状 无论工作、学习或参与其他活动均易引起兴奋,不由自主的回忆和联想增多,但无言语运动增多。患者常感到指向性思维困难,而非指向的思维却很活跃,无法自制,特别在入睡前尤其明显,常是睡觉障碍的直接原因。
3.情绪障碍 主要表现易烦恼和易激惹。烦恼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心理社会应激事件密切相关,常有无助感。情绪不稳定,常因小事发脾气,且易伤感落泪。间断性焦虑、抑郁和疑病的存在,是引起症状加重的诱因。
4.紧张性疼痛 紧张情绪常引起各种疼痛,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痛、头重、胀满感、紧箍感,或伴颈项僵硬感,有的还表现为腰背、四肢肌肉痛。这种疼痛的程度与劳累无明显关系,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头痛在情绪松弛、睡眠较好时可减轻,脑力劳动后可加重。总的来说,神经衰弱病人紧张性疼痛表现繁多,且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睡眠障碍,表现为早醒、多梦及睡眠体验差。
5.其他心理生理障碍 其他症状如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腹胀、多汗、阳萎、早泄及月经紊乱。这类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常是患者求治的主诉,而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都被掩盖起来,应引起注意。
神经衰弱症状特异性低,其他很多疾病都可以有类似的症状,如脑动脉硬化早期,慢性胆囊炎等在症状上很难与神经衰弱鉴别,因此,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才能诊断神经衰弱。
三、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首先协助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质,解除病人的疑虑。神经衰弱患者存在种种心理矛盾和躯体不适,对自己的病忧心忡忡,因而四处求医,由于治疗效果欠佳,往往存在对医生缺乏信任感,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和详尽的体格检查。这样,一方面可以掌握详细准确的资料为诊断提供充足的证据,另一方面也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医生在患者心目也树立了威信,这样为开展心理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2.其他心理治疗 森田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均可酌情选用。
四、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苯二氮草类对减轻焦虑、肌肉放松及镇静催眠都有良好的作用。尤其阿普唑仑有良好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服后,安静、愉快的心境替代了焦虑不安、烦恼和抑郁,尤其适合于抑郁情绪重的患者。
2.抗押郁药 焦虑和抑郁情绪混合存在,且在早醒者,可选用多塞平或阿米替林25~50mg,睡前服,每日1次,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延长睡眠时间。目前新型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米氮平等药物是更好的选择。
3.β受体阻滞药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紧张、心悸、震颤、多汗等症状明显者,可用普萘洛尔10~20mg,每日3次。
4.其他 部分病人自觉脑力迟钝、记忆减退,可予服用小剂量脑代谢改善药,如吡拉西坦、银杏叶片等。
抗精神病药容易引起患者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于神经衰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