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性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恐惧症(phobia)又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是外在
的(病人身体以外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
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是特征性的。病人知道他的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这种认知并不能
防止恐怖发作。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若非外在的,如对疾病或畸形的恐怖则不属于恐怖症而应归之于疑病
性神经症。恐怖症常伴有抑郁,但抑郁是继发的,且在临床相中不占主导地位。
根据全国几个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其患病率为0.59%,根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门诊调查约占神经症
的6.7%。在心理咨询服务中,本症患者的比例则相当高,广州(赵耕源,1986)在1000例门诊咨询中发现
76例,占7.6%。据国外统计,在普通居民中其患病率不超过1%,广场恐惧最多,约占患恐怖症者的60%。
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但也有晚年发病的,女性多于男性。
一、发病原因
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把恐怖症看作是起源于童年期的性心理冲突。通过置换这种防御机制,以某种无
关紧要的物体或情境象征地取代了引起心理冲突的人,从而避免了性心理冲突和分离焦虑。
2.条件反射理论 该理论认为,恐怖症患者在其生活事件中,曾遭到过恐惧的事件。有一个强的刺激即引起
恐惧的刺激存在,另一个无关刺激与恐怖刺激多次重叠出现,无关刺激带有象征性和恐怖意义。以后遇到无
关的刺激,也就害怕起来,这是典型的条件反射。事物的本身无恐惧性意义,但与一个恐怖的情景结合,产
生恐怖情绪。这种恐怖情绪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促使患者采取某种行为去回避它。如果回避行为使患者的
恐怖和焦虑得到减轻或消除,便会成为一种强化因素,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使这种行为固定并持续下去。
3.生化改变 约50%的社交恐怖症患者,在出现恐怖的同时有血浆肾上腺素含量的升高,而惊恐发作则无这种
现象。也有人发现与5-羟色胺功能失调有关,因为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阻滞药氟苯氧丙胺对恐怖症有效。
4.遗传因素 据调查,广场恐怖者的近亲中患广场恐怖的危险率为11.6%(正常人4.2%)。13对单卵双生子广
场恐怖同病率为31%,说明遗传因素起到一定作用。
二、临床表现
1.广场恐怖症 恐惧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空旷的场所、人多拥挤的场所、闭室、黑暗场所、电梯、公
共交通工具(拥挤的船舱、汽车、火车车厢、飞机等密闭空间)等,患者常怕离家外出,怕独处,怕离家后处
于无能为力的境地或不能立即离开该场合。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担心在公共场所中晕倒或失去控制,又或无法迅
速离开,故常常出现回避反应。这种对公共场所的回避反应,对病人社会生活影响较大。开始时,他们只是避
开那些不易迅速离开的场所,如公共汽车和拥挤的商店,到理发店或剧场去,总是坐在靠近门口的座位上。随
着病情的进展,回避反应泛化,避开任何可能产生“包围感”的场合。最严重者,不敢跨出家门。他们对亲属
的依赖日增,常导致家庭矛盾。女性患者为多,多在20-40岁起病。
2.单一恐怖症 单一恐怖症,也称单纯恐怖症,是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或特定物体的恐惧,多由某些不良刺激引起,
一般比较容易治愈,但有部分患者在消除了对某一物体的恐惧后,又出现新的恐惧对象。
单一恐惧症的特点: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②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
为;③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④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最常见者为对某种动物或昆虫的
恐怖。这类恐怖症状在儿童中很常见,部分患儿是儿童期恐怖症状一直持续至成年,部分则是在青壮年期起病,
但回顾既往史,常可发现他们在童年期有过这类现象。成年后出现恐怖除动物外,还有黑暗、幽闭及雷电等发生
恐怖。
3.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恐怖症病人的50%左右,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
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
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
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调症(SAD)。病人的核心症状是对人际交
往感到紧张和害怕,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是相当泛化,表现为害
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大家注视自己,或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已处于难堪或窘困的地步,因而惧怕在公共场
所进食、如厕、公开讲话或表演,当众写字时控制不住手发抖,或在社交场所结结巴巴不能作答等。还可表现为见
人时脸红(红脸恐惧症);怕与人对视,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对视恐惧症);害怕在
公共场所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对人恐惧症);害怕与异性相遇(异性恐惧症)等。多数患者只对一种或几种社
交场合感到恐惧,在离开这些环境下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只是在担心会遇到害怕的社交场合(预期焦虑),故多表
现为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公共社会生活,严重者无法工作。
根据对某种客体或情境引起的强烈恐惧,并伴有神经症状和回避反应,同时患者感到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
但不能控制,可以确诊。
三、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医师应了解患者的致病因素,特别是第一次发病的原因和当时的情景,帮助全面分析其性格与疾
病产生的关系,向患者解释此种疾病可以治愈,使他们对治疗树立信心;同时鼓励患者“此时此地”要面对现实,
发挥主动性,配合医师的要求进行训练,使患者顺利接受行为疗法,并坚持下去,最终获得成功。
2.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最重要的手段,常用系统脱敏、暴露疗法、松弛训练等都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3.其他心理治疗技术 如钟氏认知领悟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认知治疗等。
四、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苯二氮类有良好的抗恐惧作用。其中以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效果较佳。5-羟色胺回收阻滞药氟
西汀等对社交恐怖的焦虑、回避有明显疗效,每日20mg即可。3-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对社交恐怖症患者进人公共场
所或当众发言之前1小时口服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使心悸、颤抖等明显减轻。丁螺环酮是非苯二氮罩类抗焦虑药,
据报道对恐怖症也有一定疗效,多用于伴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社交恐怖症患者。氯丙咪嗪对伴有抑郁症状的恐怖
症疗效较好,但停药后症状易复燃。因此,药物治疗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巩固效果。
五、物理治疗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
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社交恐惧、焦虑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
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