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临床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的治疗技术(四)
发表时间:2023-05-07     阅读次数:     字体:【

四、强化疗法

强化疗法(reinforcement therapy)又称操作性行为疗法,是指应用各种强化手段以增加某

些适应性行为,减弱或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如一个小男孩在众人面前用小提

琴演奏了一首歌曲,得到了大家的赞扬和好评,激发了孩子的表演欲望,一曲一曲地给大家表

演起来;一个小孩因不良行为而受到严厉的惩罚,以后这种不良行为就会逐渐减弱或消失,这

些都是强化的结果。

强化疗法是建立在操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操作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活动的结果会影

响其今后行为发生的频率,如果活动的结果是积极的(即个体获得了奖励),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该行为在以后还会发生;如果活动的结果是消极的(即个体受到了惩罚),就会产生消退作用,

个体在以后就会减少或不会再出现这种行为。因此,治疗者可通过强化手段,来增加适应性行为,

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行为塑造技术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强化手段,来建立或形成个体的适应性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或许从未出现过,

要想在患者身上建立一种新的行为,仅靠坐等其行为的出现再给予强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刚

开始时,只要患者的行为稍与治疗者所期望的目的接近,就给予奖励。以后逐渐提高要求,并

不断予以强化,直至引导患者逐渐形成最终所要求的行为为止。

个体一生中所产生的新行为多是行为塑造的结果。如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用塑造技

术来教孩子说话。当一个婴幼儿最初开始咿呀学语时,有些声音与父母所期望的词语有相似,

每当孩子偶然发出“mmm”和“ba ba ba”的声音时,父母格外高兴,通常会激动地用抚摸、

亲吻、拥抱和微笑来强化这种行为,孩子得到了巨大的强化。随后,“ma-ma”和“ba-ba”的

声音出现,并不断得到强化;最终与“妈妈”“爸爸”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孩子学话的过程,

可说明塑造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塑造,正常孩子逐渐进步,从咿呀学语,到最终学会按照社会

规范行事。这样就一步步建立或形成孩子新的行为反应。

使用行为塑造技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所期望的最终行为 治疗者必须清楚地确定最终的满意行为,以增加对逐步接近该行为的

反应进行连续强化的机会。

2.重视选择起点行为 因为满意行为开始时可能并不出现,治疗者应善于观察,适时强化一些接

近它的行为,通过强化起点行为到接近最终的满意行为,最后达到治疗目标。

3.选择塑造程序

在实施塑造治疗之前,应大体规划出个体为了接近满意行为而需要强化的相近行为。如要塑造孩

子的利他行为,最终学会关心他人,第一步应做到,孩子吃他所喜欢的东西时先询问大人要不要

吃;第二步逐渐做到,真的将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给大人吃;第三步,逐渐扩展到给邻居的孩子吃。

这样,才能一步步接近并达到所期望的目行为。

4.合理选择强化物 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对患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5.实施行为塑造应循序渐进 从一个相近行为到下一个相近行为不要进展太快,否则就会影响目标

行为的实现,达不到行为塑造的目的。

(二)代币强化技术

代币强化技术又称代金券制,是正性强化技术的一种。它是利用代币强化刺激,以矫正不良行为、

建立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技术。代币强化技术采用了条件强化的作用。所谓条件强化物是指原来不具

有强化作用的刺激,一旦与其他强化物适当配合,就会获得强化的力量。代币指的是可以在某一范

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小红旗、购物券等。代币强化技术的治疗要点,

首先要让患者明确需要改善或建立的新行为。如规定每天早上起床的时间,每日参加工娱治疗的情

况,不能向别人发脾气等。然后向患者说明如果表现出这些期待的行为,就可以得到奖赏,并以代

币的形式出现;如果没有表现出所期待的行为,则代币不出现或扣除一定量的代币。病房工作人员

每天观察患者的行为,根据患者的表现发给代币。患者积累了这些代币之后,可以定期兑换小食品、

电影及电视入场券、外出和会客的许可证、使用文娱器材优先权等,兑现的方式多样,以满足患者

的各种需要。该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患者的需要和动机,鼓励患者产生适应性的行为。代币强

化技术既方便,又实用,应用范围较广,如具有行为问题的各种类型的精神病人,精神发育迟滞患

者,学校、监狱、军队人员的管理,吸毒、酗酒及药物依赖者,控制孩子行为问题,调解不和睦的

夫妇关系以及减少旷工和提高工作绩效的各种工作场合等。使用代币强化技术,甚至对一些慢性精

神病病人也有一定的疗效。

Kolenberg 曾应用代币强化技术矫正人们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他对公园里的游人扔垃圾的情况进

行了8天的观察,时间是从早上9时到下午5时。在观察时间,游园者将垃圾扔进箱子里的次数共为

723人次。然后用代币强化技术进行干预,时间也是8天,从每天早晨9时到下午5时,对前来扔垃圾

的游人发给一张证券,游人可持一定数量的证券在公园的指定商店里换取汽水之类的东西,结果游

人将垃圾全部扔进了垃圾箱。

(三)消退技术

消退技术是指停止对个体某种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治疗技术。即在一定

的情境下,如果个体做出以前被强化的行为反应,而这个行为反应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那么个体

在下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就较少出现或逐渐停止这种行为反应。消退技术的理论假设是:任何行

为反应的产生都是强化的结果,强化可产生一种新的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一种已经产生的旧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也是一种强化,很多不良行为就是由于受到了注意而加强的。因此,要消除这些

不良行为,只要在该行为出现时不给予注意,就能使之逐渐消失。

在使用消退技术时应注意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①采用消退技术应与积极强化

相结合,注意强化好的行为。如对无理取闹的孩子不予理睬,而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些安安静静听话

的孩子身上,并走过去对其表示关注。②为了减少不良行为而控制其他强化物。如一个3岁的孩子养

成了哼哼叽叽纠缠人的习惯,尤其是在饥饿时表现得更为突出。他母亲想改掉他这种不良的行为,

就决定对这种行为置之不理。一天上午母亲在家休息,孩子哼哼了数次,母亲都不予理睬,直到他

停止了纠缠,安静一段时间之后,才给予其想要的东西。可是,中午父亲下班回家,当时母亲正在

厨房做饭,孩子又回到母亲身边纠缠母亲给他买食品,母亲对孩子的要求不予理睬,可是父亲进屋

嚷嚷到:“孩子他妈,你没有听见孩子饿了在求你吗?来,宝贝,爸带你去买。”父亲的举动无疑

强化了孩子哼哼叽叽爱纠缠的习惯。因此,采用消退技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一定不要再现其他

强化物(指强化不良行为的强化物),否则,消退计划注定会失败。③注意选择执行消退程序的环

境,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以至于治疗者不能按计划执行消退程序。④采用消退技术,在消退的开

始阶段,不良行为可能更多地出现,但只要循序渐进坚持下去,最终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渐隐技术

渐隐技术是治疗者利用明显的线索,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反应,然后应用消退程序逐渐消退这些线索,

患者也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现实生活中,老师指导孩子描图实验,开始时教师可准备许多张纸,

每张纸上都有一个用虚线画好的图形。教师把笔放在孩子手里,并指示说“描这个图”,然后按以下

程序进行:①轻轻握着孩子的手数次,用笔将虚线连接起来;②用手指轻碰学生的手背数次,将虚线

连接起来;③用手指指着要描的图,孩子也能执行;④用语言指令:“描这个图”,最终孩子学会了

描图(即使没有明显的线索)。又如孩子在开始学习小提琴时,由于孩子的听音和音准一时难以掌握,

教师往往用胶布贴在小提琴的不同位置,以帮助孩子识别音符的准确位置。以后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

胶布慢慢脱落,提示音准的线索逐渐隐去。但孩子已在平素的训练中渐渐熟悉了音准的位置,提示线

索消失,但行为则仍然保留。

(五)内隐强化技术

内隐强化技术是指启发和指导患者想象自己做了某件事,并因此而受到了奖励或惩罚,从而达到治疗

目的的行为治疗技术。内隐强化技术可分为内除正此和内隐致敏技术。

1.内隐正强化技术 该技术是指让患者在头脑中想象因自己做了某件事,而受到称赞和奖励的治疗技术。

在采用内隐正强化技术进行治疗时,应了解那些刺激对患者有强化作用,后检查患者对这些刺激能否

在脑中形成清晰的意象,治疗者应选择那些能让患者迅速(5秒钟这内)产生意象的刺激物为强化物。

2.内隐致敏技术 是指在想象中呈现厌恶景象与某种不良行为相结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性变态

患者,当其出现异常的性欲望和行为时,迅速让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被斥责、惩罚的痛苦和难堪的

场面,以减少或缓解这种不良欲望和行为的目的。

(六)提示、示范、引导和情境诱发技术

1.提示技术 是指利用明显线索来改变不良行为,建立适应性行为的方法。如家长在训练孩子穿衣服的

行为时,先伸开衣服,让孩子转身,将手臂伸入袖子,孩子穿上上衣后,再系上最上面的扣子,这种

辅助行为就是提示技术。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今天穿特定的鞋子,可把鞋子放在床边,并向孩子说明。

这种提示技术比单用口头表达效果要好。

2.示范技术 是指向某个体呈现一定的行为榜样,以引起该个体从事相似行为的一种治疗技术。如一位

内向、胆小、不善交往的孩子,家长和教师有意让孩子观察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儿童游戏、儿童音

乐会、儿童乐器比赛等),并及时对孩子的模仿行为给予积极的强化(给予提供玩具、鼓励、微笑等),

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3.引导技术 主要是指以身体接触方式引起个体做出适应性行为的动作。如家长和教师握着孩子的手写

毛笔字,父母拉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横过马路,扶着孩子由浅水区逐渐到深水区学习游泳等。

4.情景诱发技术 是指现实社会中不同的情境和场合,促使个体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宜行为。如不同

的社交场合要求个体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在教室或图书馆往往不让人们大声讲话;在联欢或旅游时常常

能激起人们相互交往及无忧无虑的愉快行为;在探视临终病人或参加葬礼时常可引起人们悲哀痛苦的情

感反应等。

在临床上进行行为矫正计划时,为了增加或减少目标行为,可采用以下情境诱发的方式进行:①重新安

排当前环境。如对触境生情的失眠症患者,可据患者的情况改变其房间陈设、清理房间内无关的东西、

调节房间的照明及光线,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将床和书桌分开放置,因为床是睡觉的场所,可引起睡

眠的条件反射,而书桌则是学习的条件刺激信号,为避免两者互相干扰,将其分开放置是非常必要的。

②将活动移到新的地点。如因夫妻关系紧张而在家中经常吵架的夫妇,可安排他们到不同的社交场所

(便于安静交谈的场合,如餐馆、咖啡屋、夜总会等),以利于夫妻间的相互沟通,消除隔阂及误会。

③重新安排个体的位置。如一对夫妻因种种原因产生矛盾,在采用以上方法仍没有明显改善之后,可采

用重新安置他们的策略,并对他们说:“如果你经过各种努力,的确与她不能相处,那么,敬而远之或

许能使你们两个都感到更愉快些。”重新安排个体的位置,有时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使两个本来有

隔阂的个体,彼此产生了亲近行为。④改变活动时间。据不适宜行为出现的时间特点,可改变个体活动

的时间,逐渐消除不适宜行为,建立和培养适应性行为。

(七)正强化技术

正强化技术又称阳性强化法,是指采用奖赏的办法,建立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技术。具有奖励效应的强化

物称为正强化物,如食物、娱乐活动、旅游、社交、鼓励、赞扬等。采用正强化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适当的目标行为,即具体确定要强化的行为;②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强化物;③目标行为一

旦出现,应及时给予强化;④在行为建立和形成阶段,也可采用间隔 部分强化程序,使目标行为逐渐固定。

 
上一篇:临床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的治疗技术(五)
下一篇:临床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的治疗技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