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①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ПIaBJOB)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②美国心理学家Thorndike和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③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
论及Watson的学习理论等。行为疗法基于以上理论基础,认为病态行为是在日常生活经历
中尤其是在心理创伤体验中,通过学习并经条件反射固定下来的,既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异常行为,那么也可以通过相反的或替代的再学习、条件反射或强化手段,消除或纠正病态行为,建立正常而健康的行为。
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从有关行为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引申和发展起来的治疗技术。该疗法不仅可以借助治疗者的语言、行为进行指导和示范,也可凭借药品、仪器等手段进行躯体训练;求治者必须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行为疗法才能顺利实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为便于读者了解行为疗法的发展历史,现简要介绍该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又称应答性条件反射(respondent conditioning),是指不随意的反应性行为,是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创立,是行为疗法的一条重要理论基石。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给狗食物吃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物。狗听到铃声则不会分泌唾液,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铃声是无关刺激。但是,如果每次给狗食物吃以前先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予喂食,经过多次反复结合之后,狗只听到铃声而不见食物也会分泌唾液。这时狗就形成了对铃声的食物性条件反射,铃声已由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可见,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和保持,必须需要无关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在时间上反复强化。如果形成条件反射后,只以铃声去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而不再同时给予食物刺激,反复多次后唾液分泌量就会逐渐减少,直至唾液分泌完全停止,这叫做条件反射的消退。此外,巴甫洛夫还发现了条件反射的泛化和分化等规律。他用这些实验结果来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的原因。巴甫洛夫的传统研究方法是研究腺体、血压及肌肉组织的功能变化,来研究条件反射的建立,后来不少学者证明大脑皮质的电活动本身、甚至免疫系统的功能变化等,也可以建立条件反射。因此,目前对条件反射的研究,除可应用传统的方法之外,已发展到采用电生理及免疫监测等手段了。
以上介绍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某些行为疗法(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阳
性强化法、消退法等)就应用了这些实验结果揭示的规律。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是指个体随意行为的建立。Thorndike为理解较
为复杂的行为,曾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他将猫放在一个笼子里,在靠近笼的外面放了一条
鱼,笼门用一个门闩关着,猫见到笼外的食物,多次去抓,均被笼子挡住,猫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猫碰着了门闩,打开了门,并跑到笼外吃到了鱼。之后猫又被放回笼内,笼外又放了鱼,猫又在笼内乱跳乱叫,试图跑出取食,又偶然碰开了门,跑出来吃了鱼。如此经过多次练习,猫外出吃鱼所花的开闩时间越来越短,好像猫已发现了门闩与开门的关系。再经过多次反复后,猫已能完全消除错误动作,而直接拉开门闩将门打开。最终学会了成功取食的办法。基于以上实验,他提出了尝试一错误一学习(trial-error-learning)的理论。并提出了三条学习规律:①准备律。就是学习需要有动机,具有动机的学习才会使学习者得到满足。②练习律。就是学习的情景或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刺激与反应的联合才能牢固。③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力,不仅取决于刺激与反应出现的次数;而且取决于反应之后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是说,当行为反应的结果能得以奖赏,将会促使同样行为的再次发生。但如行为反应的结果是不愉快的,则这类行为会逐渐减少,最终消退。以上实验结果,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之后,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曾做过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在他设计的实验箱中(后人称之为斯金纳箱),箱的一端有一个杠杆,只要按这个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如果将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入箱内,开始阶段它到处走动,嗅嗅这儿,嗅嗅那儿,做出一系列自发性探索行为,不久它就能学会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的行为,这样就形成了饥鼠按杠取食的条件反射,是动物奖励学习的过程。如果将实验箱从中间隔开,左右留有小孔相通,并在箱子的右侧笼底装上带电网的装置,把老鼠放入右侧箱里,老鼠因受到电击而通过小孔逃向左侧安全的箱里。经过多次反复,只要将老鼠一放入右侧箱里,它就学会迅速逃到左侧箱里去的行为(逃避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说明,行为后果直接影响着该行为的频率。如后果是奖励性的,则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倾向增加,称为阳性强化;如后果是惩罚性的,则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减少而避免惩罚的行为发生频率增加,称为阴性强化。据以上原理,只要实验者对所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这种行为就会增加;若给予惩罚,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少,最后逐渐消退。
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也可以建立心理行为异常的动物模型。如在Thorndike 实验的基础上,当猫学会开启笼门以取得食物的奖励性行为之后,突然改用电击惩罚猫打开笼门的行为,猫为取得食物而打开笼门,首先得到的却是电击惩罚,这使饥饿的猫处于极为矛盾理状态,从而出现焦虑不安等心理行为异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