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临床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一)
发表时间:2023-04-13     阅读次数:     字体:【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是根据个体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以达到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该疗法是一种新的系统性心理治疗方法,经过40多年的发展,认知疗法已形成了其自身较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完整的操作方法。其治疗的着眼点都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并认为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又受个人信念、假设观念等认知因素的影响。因此,认知疗法的目标不只是针对情绪、行为的外在表现,还应分析病人现实的思维活动,找出非理性的认知和评价,以理性的认知予以替代,逐渐消除病人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目前该治疗方法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治疗程序,并被我国广大患者所接受。本章重点介绍Beck的认知疗法。

理论基础

Beck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直接相关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现象学方法

此方法源于古希腊斯多葛派(Stoic)的哲学观点,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决定于他对自己及周围人的人际关系的看法。这一哲学观点被当代的Adler、Rank和Horney等学者所发展。如19世纪初的精神医学家Adler就提出了现象区域(Phenomenal field)的概念,认为现实社会的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现象区域之中,即依靠个体的感知和认识,去建立自己主观的四周现象。即同样的客观对象,因人们的知觉和看法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主观性认知范围。如同样一所精神病医院,因生活经历和对精神病的观念和认识不同,有的个体即使有严重的神经症症状,也拒不去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认为一去精神病医院就诊,就是精神病患者,以后就没法在社会上生存,会受到社会的歧视;而有的人则能正视现实,身体稍有不适就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而不在意是什么性质的医院。当然这类病人指的是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所患病症有正确认识的个体。因此,个体对医院的认识和所处的认知现象区域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Beck认为,由于以上三位学者的工作成就,使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概念变成了可操作性的治疗模式。

二、弗洛伊德的认知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认知结构理论,将认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过程。Beck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认知结构理论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为:①原始的认知过程,即整体而模糊的认知过程;②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即特殊而精确的认知过程。一般情况下后者可检查和纠正原始的认知概念。但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检验和纠正功能受损,以至于一些不良的情绪和认知失去控制和调整,从而出现不同的精神病理症状。

三、认知疗法的理论和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Beck认知疗法在治疗中非常强调医患关系及对病人的态度,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对待病人的态度,部分来源于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罗杰斯强调治疗者对求治者必须和谐与真诚,无条件地积极关怀,能准确而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认知疗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吸取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这方面埃利斯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认为个体对不同应激

事件的态度和情绪反应,是因个体对事件的不同解释和评价所致。并认为非理性的信念会引

起负性情绪反应及各种适应不良的行为,通过治疗者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使患者在治疗中学习到的合理的思维方式得到强化,以理性信念面对现实生活,最终达到改变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的目的。

Meichenbaum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自我指导训练(self-instructional training,简

称SIT),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流派。他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由自我指导性语言所控制,如果这个过程出现紊乱或差错,则可引起情绪、行为问题,因此可采用自我指导训练,学习新的认知指令,以逐渐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之,认知疗法的操作方法及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但其共同之处均强调认知过程在决定情绪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行为和情绪多来自于个体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价,而认知和评价

又受到信念、假设及形象等多方面的影响。

 
上一篇:临床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二)
下一篇:临床心理治疗方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