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西方心理学历史与体系的学者都有一个很棘手的编写难题。那就是有些心理治疗方
法很难划归到哪个具体流派。比如支持疗法的流派划分问题,从其主要概念的表达方式
来看,支持疗法大量地借用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术语。但是,从其基本
宗旨和初衷而言,支持疗法本来就是源自对精神分析的强烈不满而分庭抗礼,并且,整
个理论立场与学术精神一直延续到新精神分析时期依然一脉相承,基本上没有被精神分
析学派所融合。那么,支持疗法应该划归哪个流派?可见,这里有一个单一流派视野难
以概括的问题。
有人认为,从理论分析而言,各个心理治疗方法基本上都可以归人相应的流派体系当中。
为了阐述各个理论方法学习上的便利,各种相关著作都习惯地按照流派的板块进行写作。
其
实,在这种习惯性流派结构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脉络体系,那就是各种心理治疗
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体系。心理佰法基中上部可以妇人相应的流课体系营。
为了阐述各个理论方法学习上的便利,各种相关著作都习惯地按照流派的板块进行写作。
其实,在这种习惯性流派结构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脉络体系,那就是各种心理治
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体系。
从一位心理临床工作者角度来看,从流派的结构入手,人们容易宏观地把握心理治疗理论
方法的整体走向,但是,从操作层面而言,其实掌握各个疗法的具体内涵则显得更有实际
意义。可见,弄清楚各个疗法之间的内在结构体系,与弄懂其流派体系一样非常重要。
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依照不同阶段不同学者而分别构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这
一点与成熟的实验科学具有极大的不同。一门成熟的实验科学,其知识体系可以形成一个
鲜明的科学范式,并为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最典型的学科就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
但是,心理学却远远不是这样。仔细分析那些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我们很容易发现,那
些疗法即使是相互排斥的、解构的,但同时却不是排他的,而是相互衬托、相互照应的。
在理论体系上是如此,在操作技术上也是如此。同一个治疗案例里,甚至允许相互对立的
两个学派理论和方法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再以支持疗法为例,支持疗法常常反对精神分析疗法的一些看法和做法,可是,由于在年
代上始终与精神分析疗法相伴相随,人们时常会发现,当来访者因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冗长
难耐而产生阻抗时,支持疗法竟然成了很好的配合型疗法,在辅助精神分析疗法过程中发
挥着良好作用。支持疗法的这一特点,现在被临床医学工作者广泛地运用于住院临床心理
治疗工作。同时,支持疗法也被我国心理卫生界所熟悉,常常与其他心理疗法、精神类药
物相配合,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等系列心理疾病的临床治疗。
另外,支持疗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式。早期的支持疗法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性
或替代性的治疗方法。1938年Paul Schilder 提出,支持疗法包含讨论、劝导、假设、建议、
放松等环节。后来,Knight(1954)则将支持疗法描述为一种表面性的心理疗法,添加了启
发、确保等技术环节。现在的支持疗法又有某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式之间其实也不是相互排
斥的。我们在临床实践当中,可以根据当时所选择的其他疗法的特点综合起来考虑,然后再
考虑选择哪一个时期的支持疗法,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的支持疗法对其他疗法具有不同的适应
性。可见,心理治疗方法的内在体系也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间或技术。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协同作用”,对一位心理治疗专家而言,仔细阅读理解不同疗法的具体
内涵、适应条件及操作要求,灵活地设计一套综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了广大心理咨询与
治疗专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整合治疗趋势。要实现这样一个学
习目标,其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系统地弄懂各个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内在体系,钻研清
楚其中的结合点与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