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杜会促进与社会惰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2-09-09     阅读次数:     字体:【

任务表现:杜会促进与社会惰化除了他人能够对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之外,社会影响也能影响个体任务表现的成功或者失败。领悟任务难度似乎决定了他人存在的影响:如果把任务看作是简单的,其他人的存在就会令表现得以改进。如果把任务看作是困难的,其他人的存在便会产生消极影响。来自他人的积极影响叫作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ation),消极影响叫作社会阻碍(social impairment)。在社会促进和社会阻碍中,他人的存在会使觉醒增加。因为他人的存在产生了足以改善表现水平的唤醒,社会促进便会发生。但当任务难度大时,他人的存在会产生过高水平的唤醒,结果会阻碍表现。人与人千差万别,期待社会影响的规律能应用到每个个体上是很愚蠢的想法。例如,很懒的人和别人做同一件任务时效果并不是那么好,但他们独自做时就能做得很好。这个现象叫作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原因是对于一个懒情的人来说,在一个群体中工作时更容易隐藏懒惰,

因为个体不太可能被单独评价,群体将会成为评价的焦点,群体中的一些人最可能被关注以确保任务成功完成。社会惰化者无法感受到进行任何真正努力的需要,宁愿让组内的其他成员来做这件工作。但当社会倦怠者独自工作时,评价的关注点将落在唯一的那个人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惰化者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没有其他人能与其分担。社会惰化依赖于这个假设:进行群体工作时,个体的责任感会显著减少。一项研究表明,虽然这条假设可能的确适用于美国人,但是中国人具有相互依赖的文化观点,倾向于假设群体中每个个体对于群体结果与整个都具有一样高的责任感。因此,中国人会比美国人更少地表现出社会惰化。

 
上一篇:为什么心理学家要使用统计学知识
下一篇:偏见和歧视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