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赵某,女,17岁,高二学生。赵某性格内外向兼有,爱好运动,喜欢和男生
一起玩。其父性情温和,而母亲却恰恰相反,比较暴躁。由干从小是外公量女在她心中,外公是最联心地、废驰,也是最了解地的人。他给地讲历史故事,还经常带她去海边玩。以前赵某上学时常会遇到一条可怜的流浪狗,每次她总是忍不住将自己的饭分给它一半。后来外公发现了,他不仅没有责怪她,还建议患者将这只流浪狗带回家中喂养。
从小学到初中,赵某一直比较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初中毕业后,她顺利考入一所重点高中。学校里几乎都是学习尖子,竞争气氛比较浓,好强的患者发现自己学习不像以前那么出类拔萃,又没有一个好朋友,感觉很孤独,心情一直很沮丧。恰恰在这个时候,外公的去世了,没几天母亲又被外派到另一个城市工作两个月,父亲也很忙,无暇照顾悲痛的赵某,只是请了一个保姆打理日常家务。夜晚赵某只能一个人守在空空的房子里,抱着那只流浪狗望着漆黑的夜空,感觉自己被遗落在这个世界上,希望外公把自己带走。
一次偶然的机会,地她认识了比她高两届学美术的同学蓝蓝,一个温柔、漂亮又很善良的女孩。蓝蓝对赵某的同情与帮助,让两人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今年夏天,蓝蓝顺利考入一所大学,离开了这个海滨小城。不久后,蓝蓝有了男朋友。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刹那,赵某又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想到从此之后,蓝蓝要陪在另一个人身边,便心如刀绞。这个时候,患者发现自己爱上了蓝蓝。此后两个多月里,为了挽回蓝蓝的爱,赵某经常节省自己的零用钱买礼物寄给地,为了获得和蓝蓝在一起的资格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蓝蓝还是明确地拒绝了赵某的爱,这令她异常痛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发现地成绩下降之后,政口大写甚至大打出手,而父亲则一直沉默。偶尔一家人一起吃饭,号亲又会没完没了地告诚“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会成功”,搅得她心烦意乱、食而无味。一次,母亲无意间发现了赵某的日记,发现她“早恋”,而对象居然是一个女孩!于是照例以粗暴的态度训斥。时间一长,母亲看到她的强硬态度,只能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说,父亲也好言相劝。患者突然发现,自己现在到成了父母关注的焦点。近几个月来,患者情绪越来越差,整天心神不定,睡眠不好,老做噩梦,接连儿次的单元测验一茨比一淡差。苑感到有已的前途渺语,常常感到欲哭无泪;对原本很喜欢的电影、音乐等爱好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不止一次想到自杀。有时候竟然会设想如何死才能不痛苦,如何能在死了之后,让蓝蓝还能记得曾经有地
由于她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强大,没有满足她的这种需求。心理师认为,患者的年龄还小,性别角色认定、恋爱观等都处于一个时常变化的阶段。在此阶段家长不宜过分关注患者的恋爱倾向问题,以免形成暗示和强化。此时的焦点更多地应该放在如何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如何处理患者与同学的关系上来。家庭氛围轻松了,父母的关心增多了,好朋友也多了之后,患者对蓝蓝的特殊依恋感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其次,与患者共同探讨如何和同学进行交往的问题。经过讨论之后,患者认识到: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在交往中要肯定对方,尊重对方。其次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给对方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要学会赞赏别人、赞扬别人的长处最后,共同探讨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一是患者没有认识到高中和初中、小学的不同,高中的学习任务更重,学习内容更多,学习压力也随着更大,患者应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会总结各科的学习方法。二是患者上课精力不够集中,平时要注意休息(前面已经教会了地如何放松,改进紧张、焦虑,改善睡眠)。第三阶段构建和谐家庭,改善亲子关系。
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孩手的成长起着正面或反面的作用。孩子的问题往往反映出家庭的问题,因此,心理师决定将治疗的突破口定为改善亲子关系。考虑到改善母子关系是关键因素,因此在给家长咨询时,重点引导母亲意识到长辈情感表达不妥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母亲听了后,意识到自己由于忙而忽视了患者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忽视了患者的情感需求,同时自己遇到问题后粗暴的解决方式也严重伤害了患者的感情。由于患者和父母缺乏应有的信任依恋,为了加强约束力巩固咨询效果,心理师建议以制定行为契约多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于是双方签订了行为契药书
经过两个多月的咨询治疗之后,患者反映,父母对她的关心比以前多了,她的情绪也逐渐好转,与同学的关系也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