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个工厂建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与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这一系列实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一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次,并规定在谈话的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了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儿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实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是,通过实验,人们发现,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因,而是内因,即工人自身。因此,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就要在激发员工积极性上下工夫,要让员工把心中的不满一吐为快。霍桑工厂的“谈话实验”之所以会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原因就是它切合了人内心的某些潜在的心理特点。
管理者们深切地领悟了“霍桑效应”的妙处之后,就立即不失时机地了自已的管理中。比如,设立“牢骚室”,让人们在宣泄完抱怨和意见后全身心地授人到工作中,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日本的一些企业还设立了员工室。在“特种员工室”里陈设有经理、车间主管、班组长的人偶像及木棒数根,工人对某管理人员不满,可以用木棒打自己所惜根的人闾像,以泄
债近年来,法国还出现了一个新兴行业一运动消气中心,仅巴黎就有上百
个。出此创意的人大都是学运动心理专业的,他们认为运动可以解决人们的,心理间题,尤其是心情积郁等诸多问题。每个运动中心都聘请专业人士做教练,指导人们如何通过喊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行为进行发泄。也有的通过心理治疗,先找出“气源”,再用语言开导,并让“受训者”做大运动量的“消气操”。
美国也诞生了各种专供人在受了委屈后发泄的“泄气中心”。在这里,有的医生采用发泄疗法对病人施治,具体形式为:召集病人围坐在一起,让大家毫无顾忌地发怨气、倒苦水。》心经点拨
■影确生产效车的关键因素在于员工自身,所以,要微发员工积极性,就要让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个合理的满意度,有不满,就要适当发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