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情绪压力管理

情绪压力管理

过度反刍:停止反复咀嚼痛苦
发表时间:2025-08-15     阅读次数:     字体:【

一个水杯,如果盛着一杯污水,把污水倒掉,才有空间盛装清水。人的心灵也同样如此。美国的托·富勒说道:“记忆就像一只钱夹,装得太多就会合不上,里面的东西还会全部掉出来。”已经过去的事,一直纠结于心,不仅会使我们心情沉重、步履蹒跚,也会让我们对遇到的好事视而不见。

心理学上有一个“反刍思维”。“反刍”指的是重复思考事情的起因以及影响因素,是人在面对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适度的“反刍”能够使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收获一些有价值的经验,避免以后重蹈覆辙。但是,你一旦进入过度“反刍”的思维模式,会陷入痛苦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过度“反刍”会放大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如果你不断回忆曾经某个痛苦的瞬间,就意味着一次又一次地体会那种糟糕的状态,从而使痛苦逐渐叠加。沉浸在昔日的痛苦中时,会将自己锁进封闭的内心世界,拒绝对外界的一切做出回应。而这种行为,会使内心的压力像滚雪球般增长,直至变得抑郁。

因为“反刍思维”的存在,我们会不断思考:“为什么我每天都这么累?我是不是已经得了绝症?”“他为什么没有秒回我的信息,是不是他喜欢上了别人?”长此以往,抑郁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那我们该如何停止反复咀嚼痛苦,避免过度“反刍”呢?

1.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重复体会曾经的痛苦时,马上停止这种没有意义的思考,做一些能够调节自己情绪的事情。如看书、运动、打游戏等。每个人调节情绪的方法不同,但只要是能够成功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都能够在过度“反刍”出现时,有效地阻断它。

2.转化思维方式

当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一件令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时,与其让它不停地在大脑中滋生痛苦,不如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处理或倾泄。即使无法完全摆脱负面情绪的产生,我们也不至于深陷其中而变得心力交瘁。

生活中总有不如意之事,越反复咀嚼,伤感便越难以释怀。放下过去,并非完全忘却,而是不再执迷于过往。即便我们要吸取一些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错误再犯,那我们的关注点也是在当前或者往后,而谈起过往时,心态也应该是平静、达观的。

心态上的乐观与否,选择权其实在我们自己手上,而非外界环境。有人说,乐观的人倾向于忽略坏消息,甚至对明明已经发生的坏结果选择“不相信”。“不相信”结果是坏的,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让自己面对困难时可以无所畏惧。只有始终保持自信心,保持希望,才会有心思考虑应对困境的方法,说不定最后还可以“反败为胜”。即便最终结果仍然没有改变,我们也可以“输得有尊严”,面对失败也不觉得自己是无能而卑微。

虽然人生中的许多事都属于“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是,一步走错,不代表一定会“满盘皆输”。莽撞冒进、不吸取经验教训固然不可取,但过于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话,只会让我们错过更多的机遇。不管事情如何,仍需继续向前才对。

当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最终也会发现原来的困苦也不过如此,终究会过去。就像许多人经历过失恋,当感情无法挽回的时候,是那么悲痛欲绝,觉得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但最后,我们也会遇到另一位相伴终生的人。

其实,不仅伤心的事要随时放下,不要反复咀嚼;一味地沉浸于曾经的成功、辉煌和快乐中,也会让我们内心蒙蔽,错失当下。据说,日本的一些企业在年终时,都要举办“忘年会”。在会上,没有领导发言,也没有先进表彰,只有一句简单的新年致辞:忘记过去,新的一年努力吧!荣誉也罢,挫折也罢,代表的都是过去,甩掉这些“行囊”才可以开创新的辉煌。

太原心理咨询师总结,有些美好错过了,说明它们本就不属于你;有些人离开了,说明他们不是你的同路人。这不代表我们将一无所有,孤苦伶仃。得与失、成与败、聚与散的循环往复本来就是我们人生的常态。不念过往,不畏未来,安于当下,才能人生常乐。

 
上一篇:“空巢”孤独感
下一篇:哭泣是最简单的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