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内倾的性格,是指自我内省很强,总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自配身心极其细微的异常变化,并因此而产生苦恼不安和焦虑执着。这是自我为中心,习惯于顺向思维的性格。每个人都会关注和内省自己,这样会让人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够,让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如果对分地注意和内省自己,则是一种“小人之心长戚戚”的病态心理。与内倾性格者相反,外倾性格的人则把注意力常集中于外界的事物。他们追求现实,性格坦率,不顾自己而注意目的物,这样的人,自然是君子之心坦荡荡。人在某种刺激、生理出现变化等情况下,偶然出现一些身心异常变化(比如抑郁情绪,身体不适)本是正常现象,无内倾的人对之不会注意,即使注意到了也不会介意,甚至一笑了之,更不会大惊小怪。但过度内倾的人就不是这样。由意力集中自身,稍有一点异常反应,就容易被自己发觉。或者一时自己没有发觉,而是被别人提醒,就好像大祸临头,对之度注意,怀疑自己患了什么精神上的病。于是就开始注意和寻找自己身上的异常反应。当他再一次发现自己出现异常变化后,就断定自己原来真是一个病人,并因此产生苦恼和焦虑,注意力就更加集中到这上面,总想并且执着地努力去防止它,这就是抑郁症的前期扣南郁的困扰,也是发病的动机。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当作一件稀奇的事来看待,误认为这是一种“病”的表现,本来是暂时的具有一过性象,神经质地对它高度关注,并想象自己患了病,逐渐地把它“捏”成了“病”。人的身心活动不可能永远保持一成不变,而是受内外刺微的影响随时都在变化。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成绩不能总是保持在最佳状态,总是随心理和环境的变化化。去年赛出了最佳成绩,今年未必还能发挥最好。人的身心状态发生变的条件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喝酒喝多了会出现全身性亢奋:低头玩手机久了可能会头昏;在空调房内一个人看不感兴趣书就想睡觉;冷水浇头时精神会为之一振;做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容易疲劳:连续几个小时打游戏也不觉得疲劳;讨厌的数学课听不到几分钟就觉得困…其实这都不是真的疲劳,不过是由怠倦而引起的疲劳感觉而已。过度内倾的人碰上这样的情形就会不同。
有个女孩误认为自己容易比别人疲劳,好像别人永远不会疲劳似的,总感到活着没意思,于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身体哪里有病,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都查不出毛病,最后就到心理科检查。几张心理测试题做完,医生下了一个不负责任却非常稳妥的诊断:重度抑郁,并建议住院治疗。虽然医生并没有说来访者是抑郁症,只说有抑郁状态,或疑似抑郁症,但在来访
者或家长听来,就确信患病无疑了。
虽然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名声,没有住院,只是买来一堆抗郁药物回家,但医生的“诊断”却让这一家陷入了极大恐惧和焦虑的危机之中。女孩真的患了抑郁症吗?几张心理测量表当然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根据。但女孩所了医生的诊断后,却真的感觉自己患了抑郁症,并不时地关注自己柳郁了没有,注意力过分朝向身体的某一面,走几步路,上下楼梯,就觉得疲劳,而且越来越容易疲劳,“抑郁问题”也就觉得越来越重。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劳动时,注意力集中于劳动,从不内省自己为什么容易意劳。当疲劳到一定程度时,虽感觉到有些疲劳但毫不介意,或活动一下手松驰一下,或仍然继续工作下去。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坐:“啊,吃川”真的感觉到疲劳了,但他们绝不会大惊小怪:“我怎么疲劳了?”不会为这是“病”的表现,知道这是劳动后的自然反应。赐点茶,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上上网,玩玩料音,说说话,聊聊无,:一晚上觉,第二天早晨恢复了,再上班,再劳动,再疲劳,再恢复,周而复始,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心理健康的人也不会内省自己的心情是否紧张。即使知道自已系冬一了,也绝不会为之苦恼、焦虑,更不会采取任何技巧试阁改变这种紧%一态,他们只是带着这种心情投人生活中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误认为只有不紧张的人,做事不物芳的人,有气的人,才是心理素质强的人,而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除精神病人。
我们注意到,不少来访者是在外力的促使下,由外倾转变为内领性格。从许多来访者的自述中也可以知道,他们在小的时侯性格也比较乐现开朗,不大注意自身,目光朝向外面的世界,即使心情有些抑郁,也并不在意。但某些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变化很在乎,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阳光,不能低沉。只要稍微有些“异常变化”,就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堡而挑刺。人身上最柔弱的区域,往往都是最敏感的地方。由于身心某个“异常”之处常常被他人提醒或指责,而自己也默认并且介意,就会引起自己的注意,并且变得敏感起来,孩子的性格也会因此发生转变,由外倾转向内倾。这个“异常”之处也变成了最柔弱,当然也是最敏感的地方。
由于内倾者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不阳光,生怕父母不高兴)和某些极其细微的异常变化,加之长期与抑郁打交道,高度关注自己的抑郁反应,练成明察秋毫的专业眼光,就如工兵对地雷一样敏感。外行凑热闹,内行看门道。自己的病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鉴定抑郁障碍有无的专家不是别人,而是患者自己。稍有一点异样就知道,重一点的也无须旁人提醒就已察觉,接下来必然是没完没了地寻找、对抗和纠结。一次一次的努力和失败,接二连三的挫伤,加上错误认知,让自己陷入了痛苦、恐惧、焦虑和抑郁之中。
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为何逐年增多?因为社会竞争日益尖锐,人在职场或人际交往中遇到曲折(比如碰到说话粗暴的人),心里容易添堵。如果是内倾性格的人,就很容易导致抑郁问题。过度内倾的人因为注意力总是关注自己,不放眼世界,最丝导致坐井观天的棉狭思想。这些人稍有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会纠结不休。因为内倾,对世事不闻不问:因为内倾,对人情不明不白。不洞察,怎么会有做人的学问?不练达,怎么会有处世的文章?为什么有的人脸皮薄,开不起玩笑?因为过度内倾,疏于人情世故,无法适应人际交往。为什么有的人脸皮厚,纵横社交,游刃有余?因为人情练达,见多识广。
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好的时候,有的人专心研究没有完成好的原因,有的人则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处境。前者是外倾性格,持积极的态度;后者是内倾性格,持消极的态度。襟怀开阔,视野宽广,多关心别人,少注意自己,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冲破自我的小圈子,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学习上。不仅用劳动,此劳动必须是从理想和兴趣出发,而不是任务观点的劳动,而且还要用合理的锻炼和娱乐使自己经常地忙碌着,使自己没有时间想自己,越是这样越好。任何内、外偏激都不能认为是良好的性格,唯有内、外调和才是健康的心理。精神圆满的人,性格毫无矫激粗刚之处,这种人不会在某个“点”上执着起来,纠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