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是比较喜欢那些认真的人,因为他们做事细致,为人正派,都说认真的人最可爱,认真能让工作变得出色,能让生活变得精致,也能让人生变得幸福和充实,认真的态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然而,我们却看到不少人认真得近乎于偏执,对自己苛求过多,导致人生过于沉重。而这样的人总会背上沉重的十字架,无法享受当下生活的幸福。
其实,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要过分苛求自己的人才能活得快乐,幸福。不能成为第一,就坦然充当第二;不能拥有伟大,就甘愿静守平庸,用轻松的人生规则主宰自己的快乐又有何不可呢?太原心理医生:因为任何事情都会“过犹不及”,懂得八分哲学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捆背在自己的背上。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利剩余的布匹统统检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检了些较好的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见好就收,你会轻松快乐一生。贪婪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甚至难以自拔,事过境迁,后悔晚矣!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那个懂得见好就收的农夫,而不是贪心不足的商人。
其实,人活一世,凡事都不能太苛求,都应有度,要不然就会乐不可及,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适可而止呢?适可而止,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让一切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当然这个度的把握也很微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体会。
我想大家可能见识过“洁癖”的人。在生活中讲卫生是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只是有“洁癖”的人不知道适可而止,比如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把里里外外的衣服换下来,还要放在消毒液中浸泡清洗:担心放在办公室的杯子会成为传染源,于是就频繁更换杯子:即使只有自己或家人乘坐的私家车,每天也要用消毒液擦个遍医学专家认为,过分的消毒卫生措施是没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给人们在时间、精力上带来很大负担。不但他们自己累,也让身边的人很累。
及时享受当下的生活,攀握适可而止的艺术,最主要的是在对待财富问题上持有适可而止的态度。俗话说,贪心图发财、短命多祸灾。不懂得适可而止,终究是要吃大亏的。有多少人因为食、得适可而止,甚至不惜触犯法律,最终招来牢狱之灾。例如黄光裕,这位曾经是国美的掌舵人,缔造了一个个神话,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他个人也因为其对国美的贡献而收获颇丰。只是他却没有掌握人生的八分哲学,不懂得适可而止,最终走上一条让自己后悔、让旁人唏嘘的道路。
是啊,人心不足蛇吞象,要没有学会适可而止,做事贪得无厌,最终自己会毁在无尽的贪欲上面。要知道,贪欲跟烦恼和失败是成正比的。有一个寓言故事真的值得我们深思。有一个人穷困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他向佛祖祈祷能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只有当你把这个钱袋归还给我后才能使用这些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他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了。每次当他决心归还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直到屋子里全堆满了金币。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归还钱袋,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应该多一些钱才好!”到最后,结局可想而知,他虚弱得没有了一丝力气,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人生虽然没有财富是不行的,但如果过度地追求财富就会使我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适可而止就是要选择在最为合适最为有利的时机,立即停止所做的事情,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注意分寸和火候,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成为生活的高手。
生活中的我们都需要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在股市炒股中,掌握行情变化,适可而止地将手持股票抛进抛出,才会获得较好的回报:在商场谈判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可而止,也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提高谈判的成功率;在朋友交往、待人接物中,做到适可而止,可以维持和增进朋友间的友谊,等等。所以说,生活中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