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一个人平时思考事情的出发点和观察事物的角度。有的人圆歌己见,思维僵化,形似井底之蛙,心却夜郎自大,形成“井底思维”;有的人跳出局外,换位思考,形成逆向思维。抑郁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从来不从自己的思想上找原因,而是把问题归因于别人或者客观物质。他们的思维基本都是这样的:假如我没有遭遇这么大的变故,就不会抑郁了;假如我没有生病,我的状况就不会这么差;假如不是因为躯体化,我就不会这么抑郁;假如不是别人害我,我就不会这么槽糕;假如我没有破产,我也不会这么颓废和消沉…
所以他们总是要求别人、要求社会和环境做出改变:“只有别人变后,我自己才能改变!否则我的抑郁永远好不了。”他们从来不会想,只有我自己改变了,别人才能跟着改变;只有改变我自己,我才能改变圆围,改变这个世界。
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显然不是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抑邮症音最大的问题,这种故步自封,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只能让患者变成坐并观天的人。
如何对待抑郁,很大程度上受患者思维方式的支配。他们开始也是出于爱美之心或自我保护的意识(旨在让自己变得阳光起来),企图消灭抑都情绪和由此3引起的一些生理问题,但出乎意料地导致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一抑郁情绪躯体化问题越斗越多。患者开始只是想一劳永逸,快速结束抑郁的噩梦,因而与抑郁进行蛮干,导致抑郁越来越重,躯体化越来越明显。其错,在于不讲策略,不按抑郁的客观规律行事。随着抗郁“经验”(与其说经验,不如说是教训)的丰富,多数人慢慢地感觉到抑郁的可怕和强大,中途退下了“战场”。但在这些人里面,有一部分变成了日后的隐性患者(微笑抑郁者),也有一部分人干脆向抑郁“缴械投降”,反倒走上了康复之路。仍有不少人,尽管遭遇了无数次抗郁后的惨败,但他们从不观察别人,更不知反省自己,总怪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强,毅力不够坚韧,怪自己关键时候下手不够狠。他们认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不留遗憾,哪怕胜算为零,也要赌上一把,也要往前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似乎成了他们的座右铭。
这些人虽然勇往直前,战略上藐视了抑郁,却在战术上过于轻敌,实乃莽夫。他们就像误闯屋里的麻雀,看到光亮的窗口就以为是逃生出口,不假思索地猛冲过去,结果被撞得头破血流。虽然蛮干也是“长痛不如短痛”的逆向思维方式,本来具有积极的一面,但因为违反客观规律,仅凭个人主观意念与所谓的“敌人”进行蛮干,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聪明人行事像编蝠飞行一样:遇到障碍,迁回拐弯,决不莽撞。这是一种战术上的迂回,是一种尊重对手的做法。其实,与抑郁蛮干的人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勇敢无畏。相反,这些人更害怕抑郁,更容不下自己有一点抑郁,更想排斥抑郁,因此才迫不及待地要消灭它。因为害怕抑郁,才会烤尽全力地压制它,结果反而导致更为严重的抑郁问题,这是他们一直害怕的结果。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
一直在逃避现实的抑郁症患者,其思维又是怎样的呢?他们退避在家,虽然逃过了现实,却留下了不安和自责。显然这是一种逃过了短痛却留下了长痛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