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观察事物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有的人固执己见,思维僵化,形似井底之娃,心却夜郎自大,形成“井底思维”;有的人跳出局外,站在对立面换位思考,形成逆向思维。
每个人一开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向思维。但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会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逐渐逆转,变成逆向思维。强迫症患者都有一个惯性思维: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故步自封,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不同,行为结果自然不同。或者说,强迫症患者如何对待强迫症,很大程度上受其思维方式的支配。就如对待偶尔性强迫,患者开始也是出于爱美之心或自我保护的思想,企图消灭它,改正它,却出乎意料地导致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强迫现象越打越多。
患者开始只是出于“一拳打开来,保得百年安”的思维,想一劳永逸,快速结束强迫的噩梦。因与紧张、与强迫这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者合理化的行为进行蛮干,导致强迫越来越重,偶尔的强迫现象变成了固定的强迫症。
本来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是十分可取的,但结果完全出乎预料。其错在于不讲策略,在于不按客观规律办事。随着斗“迫”经验不断丰富,不少人慢慢地感觉到强迫的强大和可怕,中途退下了“战场”。但在这些人里面,有一部分变成了日后的强迫思维者,也有一部分人干脆向强迫“缴械投降”,反倒走上了康复之路。但仍有不少患者,尽管遭遇了无数次惨败,雄心壮志依在,大有视死如归的英雄豪迈。他们从不观察别人,更不知反省自己,总怪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强,毅力不够坚韧,关键时候下手不够狠,脸皮还不够厚,这部分人渐海成为行为强迫者。
一装追求脸皮厚的强迫症患者认定“世上无难事,贝要肯登攀”。为了不留遗憾,哪怕胜算为零,也要赌上一把,也要往前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乎成了他们的座右铭。这些人虽然勇注直前,战略上葡视“敌人”,却在战术上过于轻敌,实乃莽夫。他门就像误闻屋里的麻雀,看到有光亮的窗口就以为是逃生出口,不假思素地猛冲过去,最终撞死在玻璃窗前。虽然蛮干属于“长痛不如短痛”的逆向思维方式,具有积极的一面,却因为违反客观规律,仅凭个人英雄主义和主观意念与所谓的敌人进行蛮干,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聪明人行事会像编如飞行一样,遇到障碍,迂回拐弯,决不莽撞。这是一种战术上的迂回,是一种尊重对手的做法。
其实,太原心理咨询师指出,与强迫症蛮干的人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勇敢无畏。相反,这些人更害伯强迫,更容不下强迫,更排斥强迫,因此才迫不及待地要消灭强迫。
因为害怕发生强迫,才会竭尽全力地压制强迫,导致不得不发生恶性强迫行为,这是强迫症患者一直害怕发生的结果。闻风而逃的人,其思维又是怎样的呢?虽然逃过了发生强迫一劫,却留下了不安和自责。显然这是一种逃过了短痛,却留下了长痛的顺向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