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治疗中,人们往往会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忽略了背后的元凶。许多强迫症患者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压力太大,因此会把标靶集中在如何缓解紧张心理的层面。事实上,压力只是一种外因,思想和情感才是内因。尤其思想问题是内因中的内因。不从源头上治理,而只从表面或者相近的因果关系人手,很难触及问题的根本。
虽然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明了,客观保守,容易被人接受,但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各种针对性治疗(即症状性治疗)的方法应运而生,层出不穷。
主流心理疗法,大都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公式,把客观刺激当成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行为、精分、人本等各大流派,甚至连认知流派也这样认为,只不过各大门派描述方式不同而已。行为学派认为客观存在是因,主观心理是果,只要消除它们懒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心理问题就不复存在。毋庸置疑,没有偏常行为和由此导致的各种实际压力,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现实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偏常行为,但我们不能说人人都有心理问题。这说明,偏常行为与心理问题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因为行为学派错把现象当本质,才会拼命地消灭现象。心理问题之所以逐渐加重,不正是人们拼命想改却又改不掉的矛盾和焦虑心情所致吗?
精分派认为,心理问题,包括心理扭曲、人格变异、负性情绪、心理冲突等都是由于过去受过某些伤害引起的。只要帮助来访者理顺因果关系,找到创伤源头,心结就解开了,问题也解决了。可是同样的伤害,有的人却没得心理疾病,这说明伤害性事件到心理问题之间一定存在某个中间因素起到调控作用。认知派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来自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这主要跟个人成长有关,正是这些成长中的经历形成了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只有通过疏导谈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认知派也强调客观刺激(成长经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最终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