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文化背景里,认为老年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富,有“老人是个宝”这样的说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老年人会把一些希望实现的愿望通过算命或者烧香的方式来实现,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件也会通过烧香拜佛避开灾难的发生,特别是遇到一些现实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老年人会临时抱佛脚,把对现实的愿望和期盼寄托给庙里的神像,这无疑对心理健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成向东认为,比如,一个家庭遭受陷害或者诽谤而陷入法律纠纷的时候,当不知道官司是否能打赢的时候,或者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好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到包公庙,求助于包公,希望将来自己家的问题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甚至,还用还愿的承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期盼,这个过程无疑使问题得到了缓解和降温,比直接去发生冲突要好得多,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尽管有些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能很好的解决,但这种过程对老年人已经起到了坦然接受现实和面对现实的治疗作用。
老年人对心理治疗求助的动机常与年轻人不同,一般来说当今社会生活的老年人,由于他们受生活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常对心理治疗不很熟悉,有时候会认为看心理医生就一定是精神有毛病,对于心理上的痛苦和困惑常不愿意暴露,怕别人笑话或者误会,认为家庭关系或者家庭冲突都是家丑,生活上的烦恼和痛苦都是应该的,甚至都是报应,是“人老了,不中用了”的必然结果,因此,不愿意主动向医生诉说,即使是医生问到了有关的情况,也会打掩护或者埋伏,不把真实的情况和感受告诉医生,这一点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治疗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解释以及反复的保密保证可以得到适当的解决。
对“孝”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在中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历史悠久。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演变,不同时代的人对孝的理解有很大差别。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受家族主义的影响,为了维护阶层式的父权家族的壮大,团结、和谐和延续,子女必须要传宗接代,必须要奉养父母必须要随侍父母而不远游。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成向东认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要使子女形成这些观念、意愿及行为,便必须提倡及强调一套兼含这些心理与行为要素的意识形态,这便是中国传统的孝道。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的价值观念、家庭结构、道德水平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两代人之间对孝道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别就是,家庭里成年父母希望强烈地左右家庭关系,而子女希望独立和张扬自己的个性。有些时候,老年人会倚老卖老,对子女有过多的要求和依赖,让子女在事业和家庭两者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影响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因此在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的时候,治疗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情感关系,一般来说,对上一辈的父母来说,很难认识到自已的子女已经进人成人阶段,而不是他们从前的小孩子了,不需要过分地像从前一样得到照顾了。而对于下一代也要能够认识和接受父母有时不会像过去那样继续权威、有用或者随时可以依靠。他们有时会发生身体或者精神上的问题,需要子女用不同态度或视角去接受和应对。心理治疗的日标就是能够根据两代人之间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状态调节和适应变化的家庭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