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4-08-24     阅读次数:     字体:【

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第二,在儿童意识与成人意识之间反复摇摆,第三,社会化程度加剧。第四,学习内容与认知方式发生改变。第五,审美心理出现拓展性变化。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心理处于个特殊发展阶段,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充满生命活力,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对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能力做出良性的反应。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认知特征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6岁以前的儿童,其思维和认知还没有逻辑性的推理能力,对周围事物的了解与把握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判断,有人称此阶段为“直觉思维”的阶段,例如,幼儿园里的阿姨喜欢笑嘻嘻的给孩子讲故事,不会打骂孩子,孩子就凭直觉认为阿姨是“好人”:而在家里爸爸常训斥孩子的不规矩,或者不让奶奶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就可能凭直觉认为爸爸是“坏人”。如果到医院,看到穿白大衣的护士,孩子会凭过去的经验和直觉,认为需要躲避,不然会遭受被打针的疼痛,这些认识在某些程度上是对的,是孩童的思维方式,假如有人向他们解释,幼儿园的阿姨只是为了她职业性的工作而表现笑嘻嘻的,爸爸的严格要求是希望孩子将来各方面都有一个好的发展,而护士打针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等。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恐怕难以理解和体会。到了6岁以上,已经进人了学校的少年,脑子就会慢慢体

会和观察到幼儿园的阿姨在街上买东西时,与别人讨价还价时就没有那么笑嘻嘻的了,自己的爸爸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客客气气的,而医院的护士在大街上遇到时不需要害怕,这些认知方式是依靠具体的观察资料而得来的。到了12岁左右,其思考与认知的方式会进一步深入,可以用“职业性态度”此词语来说明与了解阿姨的行为,用望子成龙的心态来了解爸爸的严格要求,用打针的疼痛是为了身体健康等来理解阿姨、爸爸和护士的行为。也就是说青春期以后的青少年,其认知的方式已经进人“形式运用”的阶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个体能以抽象的方式去把握与了解,并能做出逻辑性的思考。

在青少年发展阶段,思维的发展变化主要是表现为小学时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候的思维,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比较大的具体形象性,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2.情绪与情感青少年与年幼的孩子相比较,他们的情绪体验与表达逐渐丰富起来,不像幼小时只有“高兴与不高兴”、“害怕与不害怕”等,开始有不同性质而又较分化的情绪反应。如:忧郁、气愤、嫉妒、厌恶等各种情绪体验,也懂得用不同的词句,去分别描述。可是跟成人比较起来,究竞还是比较模糊,不太肯定,有时还不能很清楚的划分。

青少年对情感的反应仍保持过去比较有效地特点,即比较敏感,而且对应激的接受力或承受能力较小。因此,对于微小的刺激会反应很大,同时,青少年还增加了一些情感上的特点,即容易有激动性,风暴性的反应与表现,而且容易以躯体化的方式或以行动来代替情感的表达。例如,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心里害怕到学校后被老师责骂,就不敢上学,由于心里害怕、紧张,就发生头疼、恶心、腹部不适等各种躯体的症状,只好留在家里休息。有时候被同学欺负,不知如何去告知老师或家长,一气之下就动手打同学,把对方打伤了,都是青少年们对应激所采取的常见反应方式之一。

3.言语与沟通青少年的言语表达能力比儿童期要进步很多,知道使用更多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改变,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可以运用推理、评论等方式,这几乎与成人接近,但是在对情感方面的自我了解还是有限制,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父母、老师或辅导者跟青少年谈话时,需要注意这些。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青少年难以沟通的理由还有儿个,有时候心理上的

经历与感受是发生在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所经受的情绪反应。比如,婴儿在六七个月大以前,被吓坏或感到痛苦的情绪体验,由于当时的言语能力还没成长发育,日后没有语言的依据去形容,被专家称为是“言语前的经验”,无法用言语来直接回述,就成人而言,可以用推测或回忆幻想的方式去做,推测性的描述(如母亲把幼小的我丢开,一定让我很寂寞等等),可是青少年却不习惯于这样的幻想和推测,只能照具体的回忆而叙述。因此,对言语前的经验无法描述。

太原心理咨询专家还有一个理由是属于潜意识的精神材料,基于心理上的痛苦而被压抑下去时,成人能负担其痛苦时,经由努力可以把这些尴尬或痛苦的事描述出来。可是,青少年对痛苦或尴尬的承受力较差,不敢(或不能)把压抑下去的精神资

料“意识化”,只好摇头说不记得或不知道。

4,行为及言语特征与幼儿相比,青少年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格的发育,青少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不断增长,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从整体的生活方式来说,青少年的行为已经脱离幼小时游戏”的味道,能以工作的态。。。。。。。


 
上一篇: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激励作用
下一篇:太原心理咨询师解读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