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wkns,2003:75)看来,关于无条件积极关注(UPR)本质和功能的研究相时较少.沃森(Watson)和谢克里(Sheckley)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评论,他们认为有很多因素,比如无条件积极关注概念定义的困难性、研究工具的缺失,以及大家对工作联盟(working alliance)的热忧,都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但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也得到了再概念化和重新思考。这些包括从经典以人为中心的立场、经验心理治疗的观点,甚至是哲学和宗教方面进行的探讨(e.g.Bozarth andWilkins,2001)。博扎思(Bozarth,1998:83-88)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反复研究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并将其描述为罗杰斯理论的核心有效条件。弗莱雷(Freire,2001:145)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不仅仅是“重要的治疗康复动力”,也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显著性特征”。与此相似,我(Wilkins,2000:23-36)也重新考虑了无条件积极关注(UP℉),也得到了一些结论,根据理论和作为治疗师和来访者沟通的经验,我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中的沟通是建设性改变的有效促进者。这种观点背后隐意着这样的认知:当来访者感知到在进行共情理解的一致性治疗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时,自身的积极自我关注就会得到提升。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使来访者免于价值条件(见第17个关键点)的因素。作为经验心理疗法的领头人,列特尔(Lietaer,1984:41-58将无条件积极关注视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一种有争议的基础性态度,并认为它与一致性存在潜在冲突。他还认为“无条件性不是不可能的。但它未必会真的发生”。重新回顾之后,列特尔(Lietaer,2001b:88)将无条件积极关注描述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而且思考了是什么因素限制了无条件积极关注,或者说是什么使无条件积极关注成为一种在对待另外一个人时难以坚持的态度。列特尔(Lietaer,.2001b:88-89)所认知的维度有:
积极关注是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情感态度:非指导性是来访者体验到的非操纵性的态度;
●无条件、坚定不移地接受来访者。与其他经验治疗师(例如:Hendricks,2001:126-144;Iberg,2001:109-125)一样,列特尔从治疗师行为和基本治疗态度的角度去理解无条件积极关在。尽管在对来访者自我指导的尊崇上,经典和经验的治疗理念之间存在“普遍兼客性”(general comtibility),但博扎思(Bozarth,2007:185)认为这两种方法对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认识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且这种差别会对实践产生影响。博扎思(Bo2arth,2013:182-184,189)回顾了经典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师与那些倾向于经验形态的治疗师之间关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不同认识,提出了一些“对未来的批判性思考”。他强调:“未来需要关注的一点或许在于,对积极关注的界定可以作为一个区分指标,经验式治疗领域的治疗师往往是被来访者的自我表达所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