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复发涉及旧有心理习惯的再激活,那么大整是如何启动这些不好的习惯的?或者,更进一步的说,既然这些习惯看上去是如此没有帮助,人脑为什么还要保留它有呢?最好的回答似乎是这些内心状态实际上被激发出来以达到更高的日标。或许最突出的目标就是防止或者减少这些内心状态本身。但是事实上,那些被用来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它们恰恰与原有的意图作用相反。太原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成向东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人,当受到商店职员的粗鲁待遇或者是一个熟人隔了两天才给他回电话时,他就会有好几天都处于不安的状态。他/她可能会继续保持不安的状态,并不完全是因为最初的情境,而是因为他她的内心在不停地旋转,他她在试图对“为什么我在最开始的时候会不安”这个问题做出解释。对于这一点的担心并没有帮助他们远离自己所陷入的问题,相反,却让他们更深地陷入了自己想要逃离的问题。
建立在旧有心理习惯上的认知策略与实际上需要改变此种心理的自我一保持状态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旧有心理习惯欺骗人们去试图“思考”来逃离他们的问题。这包括强调对当时的情绪状态、过去的消极事件,以及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穷思竭虑。这种穷思竭虑的核心是我们所称为的“差异监视器”:不断地监督与评价自我的状态以及当前情境的过程,并与所渴望的、需要的、期待的以及恐惧的标准或模型相对照。一旦将这个差异监视器打开,它就能够找出现实与所期望的状态之间不匹配的地方。这就是它的工作。这些不匹配会激发更进一步的努力以减少二者之
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努力实际上产生了不希望得到的消极情绪。这样,试图通过不断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只能够使个体把他们锁在自己所要试图逃离的状态之下。
如果一个人以前有十分严重的抑郁体验,他/她将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避免抑郁症的进一步恶化,并在重复的失败面前采取一切措施来逃避或者回避抑郁,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更富有技巧的反应可能只是简单地放弃这些尝试,并从心理的复发一产生状态中解脱出来。这如何才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