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咨询师培训

咨询师培训

中国道家认知治疗的操作程序
发表时间:2024-03-24     阅读次数:     字体:【

一、中国道家认知治疗的产生背景和过程

192、1995年,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杨德森社会医科教研室肖水源与社科部胡凯、卢花怀、背等老师合作,研究道家与儒家的处此养生勇则,定期在社科部与精研所举行学术座谈会,参加者还有湘雅院中医与老年医学病室的杨放如医师、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向亦文老师、李建华老师等,最后由杨德森从老子“道德经”中,摘引出道家处世养生原则8项32个字,经大家反复讨论修改后认定为开展道家认知心理治疗的原则。同时由肖水源、杨德森合作制定了一个中国传统价值观量表,划分了儒家、道家,“亦儒亦道”与“非儒非道”4种价值观,在小样本人群中作预测试,后经中南大学文法学院吕锡琛教授提出许多宝贵修订意见。

1995年以杨德森为首,联合行为医学教研室几位同事申请“道家认知疗法对焦虑症的治疗及其生化变化”的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获得基金会的批准与资助:适逢张亚林留学美国回来并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同年秋,受杨德森委托,在张家界举行的全国行为医学年会上,组织国内几个单位协作进行此项科研。参加研究的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肖泽萍医师、宁波康宁医院冯永铭医师、湖南省脑科医院张宏根医师、大庆市立第三医院周洪祥医师等。

1995年张亚林仿效A.EIis在合理情绪治疗(RET)中的ABCDE步骤提出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其中A为应激源的探索,使用的是张亚林杨德森合编的“生活事件量表”;B是价值观的测查,采用张亚林自编的价值观量表,以及肖水源,杨德森合编的中国传统价值观量表;C是心理应付方式测查,使用张亚林自编的心理应付方法量表;D是道家处世养生方法的导人,使用的是杨德森总结的8项原则、32个字诀;E是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2000年以后,杨德森继续带领博士研究生周亮、朱金富在湘雅二院神经症门诊开展道家认知治疗的研究,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调整道家认知治疗的操作程序,并在各种神经症患者中开展推广应用,后来,由周亮博士在焦虑障碍患者中开展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并完成博士论文。接着,朱金富博士在杨德森教授的指导下,把道家认知治疗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开展治疗和应用,历时一年,收集近百例样本,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以后,杨德森教授带领其博士研究生朱金富先后在上海、天津,西安、厦门等全国各地医疗卫生单位和相关专业的学术研讨会上进行演讲和推广,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支持,有些单位和学者分别在不同的相关领域开展道家认知治疗的实施和应用。朱金富于2007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跟随曾文星教授进一步学习文化心理治疗,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讨论,发表了相应的中英文论文,受到同行的认可。道家处世养生原则8项32个字,即“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返璞归真,顺其自然”。既可作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价值观,培养超脱精神,求得精神上的平安;也可在面临生活事件,遭遇挫折与失败时,作为摆脱精神痛苦的一种心理应付方法。这种应付方法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称为“超脱”(detachment),使生活事件中的当事人转换了角色,换一种想法,即假定发生的生活事件与自己无关,自己变成了旁观的第三者,采取“冷眼旁观”态度,解除因挫折、损害引起的负性情绪。林语堂说过:“道家学说给中国人心灵一条安全的退路”,“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心灵的止痛药膏”。以积极、有为、竞争、进取,追求名利权位或希望为社会多做贡献,期望值高的人,是革命家(十分投人)与儒家(投人)的价值取向;以淡泊、无为、逍遥、自在、不争、谦让,不求名利,只求一生平安,期望值低的人,是道家(超脱)与佛家(过分超脱)的价值取向。不同信仰,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社会生活处境,不同健康状况的人有不同的个人价值取向,确实是很自然的现象,应当被允许自由选择。

 
上一篇:青少年心理治疗本土化需要从学理上进行思考
下一篇:能量与能量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