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老年期精神障碍概述
发表时间:2023-11-09     阅读次数:     字体:【

西方国家一般以65岁以上为老年期,1980年亚太地区第一届老年学学术会议也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老龄人群在逐渐增大,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国际通用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7%,60岁以上占10%称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问题是中国人口的主要问题,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是问题的核心。

一、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新陈代谢延缓,脑组织也发生衰老,此时心理平衡能力减弱,情绪不稳,易伤感、激惹,忧郁悲观,感叹自己大不如以前、力不从心等,从而产生心理老化现象。由此对外界环境各种应激的适应能力减退。

老年人退休后由于社会地位改变、经济收入相应减少,再加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这需要有一个再适应的过程。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一些老年人独特的心理变化。

由于上述生理、心理特点的存在,老年人易发生各种精神障碍,据统计,发生率可高达33.33%,远较中青年人患病率高。因此,加强老年期精神卫生的研究对提高老年人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人的心理变化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一般性变化、明显的变化以及病理性变化。这些变化又主要表现在智力的改变、情绪的改变、性格及行为的改变等方面。

1.一般性变化在智力方面,韦氏成人智力检查表明,老年人的“感知-空间关系”及“抽象理解力”等减弱,另外这些老年人常说好忘事,记性不好,自觉精力不够,在回忆往事时既可能因不断追忆辉煌过去而感叹时间的流逝,也可能因壮志未酬而羞愧不已。在性格上一些老人会变得固执,墨守成规。老年人的行为反应速度一般都有所减慢。

2.明显变化有一部分老年人出现情绪、思维及行为方面的变化。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容易波动,易出现焦虑、抑郁反应,兴趣日益减少,过分关注自身健康,容易怀旧,喜欢谈过去的情境。一些老年人可以变得十分自私,好猜疑,总怕儿女算计自己,对周围人不信任。有的 老年人心胸狭小,计较琐碎小事,容易生气,见到他人健康幸福而产生妒忌心理,显得好挑剔。如果老年人在家中既无儿女,又无孙子女,也不参加老年人的各种集体活动,他会感到无依无靠,孤独、寂寞。还有的老年人比较贪食,节制能力差,表现行为幼稚天真,出现所谓“返童现象”。3.病理性变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或合并躯体疾病常引起神经精神病理性变化。如由于脑动脉硬化;以及脑部的其他疾病可以引起明显的定向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血管性痴呆、性行为异常、人格改变、甚至意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等神经病理性改变。而常见的精神病理改变有老年性抑郁、焦虑、恐惧、疑病,老年性痴呆,各种严重的幻觉、妄想、兴奋冲动,以及其他精神症状。

二、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

由于老年人独特的心理变化及其心理防卫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的减退,一旦遇到生活事件,易造成心理失衡,造成心身健康方面的障碍,甚至发生精神疾病。老年精神障碍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根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统计,老年期各类精神障碍占门诊患者的3.56%,其中52.7%属非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期功能性精神障碍常见有老年性抑郁症、老年期神经症、老年期偏执症等。老年期器质性精神病包括老年期急性脑功能衰竭(又称老年期急性脑病综合征或老年期谵妄)及老年期慢性器质性精神病(主要包括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等)。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将有所提高。所以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要及早发现老年期精神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观察。

1.生活作息观察老年人的生活是否和平时一样有规律的作息和丰富的内容。如每天是否按时起床、洗漱,睡眠有无规律、质量怎样,能否操持家务及个人卫生、是否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生活自理能力上有无变化等。

2.言语观察老年人待人接物情况对人是否有礼貌,能否主动与别人交谈,谈话内容是否恰当,有无谈话离题、过分啰嗦、答非所问的情况。

3.兴趣爱好观察老人日常生活、兴趣方面有无改变,看老人是否像平时一样关心自己的配偶及家中亲人,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有无改变;是否变得不关心别人,变得终日无所事事、呆坐、打盹,甚至终日卧床,什么都不过问,以往的兴趣全部消失。

4.情绪观察老人的情绪有什么改变,是否终日变得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心绪烦乱、唉声叹气、甚至悲观绝望;或淡漠,或脆弱、易伤感;或时哭时笑;或呆呆傻傻;或紧张、恐惧、顾虑 重重。

5.性格观察老年人性格方面的变化,是否变得易发脾气;或无故怀疑猜测,怀疑有人要害自己,或怀疑家中的东西被人偷走,或怀疑爱人不忠诚;或怀疑自己身患绝症等。是否变得格外固执、任性、自私,无羞耻感,或收集垃圾、杂物等。

6.种志观察老人的神志是否清楚,老人能否自如正确地与人交谈,目光是否呆滞,对于当时所处于的环境,时间及周围的亲人是否能够准确辨识。

7.行为观察有无明是的精神失常行为,如自言自语无故人,似乎在对空讲话或自发笑;有无冲动伤人或自伤行为;或无端做出一些使别人不可理解及不安全的行为。

8.智能观察老人有无记忆力和智力方面的改变,比如很快忘记了刚刚做过的事,不记得刚才是否吃饭,不记得早晨吃了什么早点,甚至把几年前做过的事说成是最近发生的,或谈论些从来没有过的经历;忘记亲人的姓名、年龄、甚至出门后迷路,找不到家门;原来熟悉的专业、技能也不会做了,一般常识也不知道了。如果老年人出现了以上的情况,家属应该及时咨询精神科医生,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诊断步骤

询问病史医生要向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既往的诊治经过、发病后的一般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2.精神检查然后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及观察,了解病史中不正常表现的原因,确定意识状态,有无幻觉,有无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正常,有无自知力。因为各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在老年期精神障碍中尤为多见,所以要注意患者有无意识障碍,有无记忆力、智能、人格等方面的改变。

3.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比如脑电图、头颅CT、MRI等。这对于确定老年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原因、性质与部位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4.诊断分析所收集到的上述资料,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得出诊断。

四、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对改善老年期精神障碍,如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情绪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老年性抑郁症的治疗常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如氟西汀、帕罗西汀)、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如文拉法辛)、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拮抗药 (如米氮平)。

(2)老年性神经症仍首选苯二氮罩类药物。

(3)对于老年期痴呆的治疗药物有:中枢兴奋剂、血管扩张药、代谢增强药、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药物。近年来在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和中草药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老年期痴呆合并精神症状的治疗药物有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合并抑郁症状的需选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米氮平等)。

现在研究证明,在适当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有效的心理治疗,对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康复和防复发至关重要。由于生活矛盾的增加,使心理治疗在这一年龄阶段成为不可排除的必须考虑的措施。它关系到的不只是对不同临床症状的处理,而且也包括对老年问题的心理治疗性帮助。老年人心理治疗的重点常为支持、援助和交往的方法,老年人更适用引导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多种心理、行为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往往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心理治疗是老年期精神障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上一篇:合理情绪疗法
下一篇:焦虑症致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