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琳从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从来没有高开过父母身边。上大学以前,国为她成绩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地。可是,考上大学后,一切都改变了。原来的小圈子扩大成了个不熟悉的大圈子,优越感没有了,老师基本都不认识地,同学更是形同陌路。凯瑟琳上大学以前,身体也一直很好,除了偶尔感冒发烧,没得过什么大病。可是,大学开学两个月后,不但感冒发烧成了家常便饭,而且还常常得一些怪病。发作的时候感觉整个人有气无力、头脑发晕、厌食。这时,地的同学们就会轮流陪她到医院看病,可是检查下来,医生认为她没有什么问题。周末一回到家,身体就好了,圣诞节整个假期都没有发作过。可是回到学校又不行了,各种怪病又开始发作了。小琳猜想自己大概是心理作用,或者水土不服。每当在学校里,小琳就感觉自己特别脆弱,很想家。她觉得,只要有家人的照顾,她的身体就不会那么差,学习也不会跟不上,她想到了退学。
心理咨询师发现,表面上看,小琳的问题是身体原因,实际上,她真正的问题是不能够适应大学的生活。凯瑟琳原来很健康,可到了大学之后经
常莫名其妙地生病,经检查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她的病其实是心理问题。通过生病,引起别人的关注每个人都有寻求他人关注的心理需求,凯瑟琳从小就是家人关注的焦点。来到大学后,没有人再像从前那样对她关怀备至,加上她不太会与人交往,朋友很少,从而感到被忽视、被孤立、被排斥。有一次,小琳体有课上摔伤了,得到班主任、辅导员和同学们的极大关注,每天都有人安慰她,帮她料理日常生活,让她觉得自己是“焦点”了。可她腿伤好了以后,同学
和老师的问候渐渐少了,她又与周围环境产生了疏离感。后来,她不小心染上了重感冒,同学和老师把她送到医院,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又一次感到自己成为“焦点”。几次患病的经历强化了生病就能引起别人对她关注的
观念,在有意无意中,她就开始不注意身体,经常生病,以此来成为老师和同学关注的焦点。放假回到家中,父母对她的关注是无条件的,她不需要生病就能获得,因此假期她的身体就很好。病人的角色是她逃避挫折的一种方式小琳从小过得比较顺利,又在父母身边长大,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父母来解决的。而到了大学之后,远离父母,要独自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间题。凯瑟琳的独立生活能力差,处理问题的经验少,而她又比较好强不愿意承认失败,不能接受自已不如别人。生病给了她一个很好的借口,可以用生病来逃避竞争,躲避生活中的棘手问题,得到别人的帮助。
“生病”是她人际交往的一种病态方式与同伴交往,归属于某个团体是一种心理需求。纽曼认为,进人青年期
的一个特点是处于“群体归属感”和“疏离感”的危机中。被同伴所接受就会产生归属感,如果被排斥就会出现疏离感。来到大学后,班集体的概念相对弱化,小琳没有找到归属感,她不太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朋友少,缺乏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生病给了别人和她一个相互沟通的机会,找到了集体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