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心理治疗被称为“意疗”、“心疗”等。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老庄哲学关于自然无为、知止知足等思想,为探索心灵世界,追求超越现实,寻求自我拯救的道路,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中国道家认知疗法(China taoist cognitive therapy)是在道家的处世养生哲学和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心理治疗的临床体会而创立的。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应对方式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的代表人物有杨德森、张亚林。杨德森(1929一),湖南湘阴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二医院)教授,中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他从老子《道德经》中摘引出道家处世养生原则8项32个字,经一些学者反复讨论修改后,认定为开展道家认知心理治疗的原则。1995年,张亚林仿效埃利斯理情行为治疗(RET)中的ABCDE步骤,提出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其中A为应激源的探索,采用张亚林、杨德森合编的“生活事件量表”;B是价值观的测查,采用张亚林编制的价值观量表,以及肖水源、杨德森合编的中国传统价值观量表:C是心理应付方式测查,采用张亚林编制的心理应付方法量表;D是道家处世养生方法的导人,采用杨德森总结的8项原则32个字诀;E是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生化检测指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