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由于数量庞大,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简称“失独家庭”)的规模也日益增多。而相较之下,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尤其是针对失独老人的临终关怀,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其中的伦理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临终关怀的本质
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对救治无望的病人的临终照护,不在于延长病人的生病,而是为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获取尊严为宗旨;遵从其个人意愿,助其消除焦虑,减轻痛苦,安心地、平静地走完最后一程。临终关怀偏重人的生命质量,强调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有尊严地活着。
二、失独老人临终关怀中的伦理困境
1、知情同意与善意隐瞒的冲突
对于绝症,我国通常提倡采取保护性的医疗措施,即对临终患者善意隐瞒其真实病情,避免给患者带来沉痛打击。但事实上,于情于理于法,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都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如此一来,往往会造成一些伦理冲突。对于有子女的老人,医院的做法是告知患者子女,让其代为作出医疗选择。然而失独老人在失去独生子女的同时,也失去了代替自己做出选择的最佳人选。问题也就变得更为复杂。
2、中国传统善终文化与临终关怀服务的现实困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看重善终。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老一辈人更为传统,子孙满堂,晚年有人侍汤奉药。但作为失独老人,这一切都难以得到满足。临终关怀服务团队可以提供优质的临终关怀服务,但是来源于亲生子女的心理慰藉却是不可代替的。心理慰慰和精神关怀是临终老人最渴望的。这就是优质的临终服务与无法弥补的心理安慰构成的伦理困境。
3、治疗与弃疗的艰难抉择
失独老人在生死的抉择上要比一般人更加艰难。选择继续治疗意味着可以延续自己的生命,选择放弃治疗则意味着等待死亡的降临。纠结、困惑甚至痛苦,让老人们身心更受折磨。
三、伦理困境如何应对?
1、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委婉地告知其病情。及时做好心理和情绪疏导,不让老人过度沉溺于痛苦之中;在告知之前,根据老人的真实身体情况,替老人做好选择方案。
2、开展科学的死亡观教育和伦理引导,普及正确的生命观。失独老人多数已无欲无求,无所惦念,让他们尽快接受此刻的处境,引导、陪伴他们走完最后一段路。
3、尊重患者,遵从患者的意愿。为其营造祥和热闹的氛围,作为失独老人,家庭团圆,子孙陪伴终究是临终期盼。即便无法真正实现,让老人感受到关怀,感受到尊严,感受到幸福,相信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也能走得更加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