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失恋情绪

失恋情绪

镜下丨临终关怀志愿者林晓骥:让每个生命温暖谢幕
发表时间:2018-10-12     阅读次数:     字体:【

浙江新闻

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育英志愿者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由医生、护士、心理师和义工等多方志愿者组成,又被称为“余辉守护者”。在肿瘤患者弥留之际,他们将最后告别的选择权交给患者,用自己的行动默默为临终患者支撑起最后的尊严与希望,传递人性的关怀。

作为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肿瘤科的医生,林晓骥对于死亡再熟悉不过。“在这里,死亡的阴影很难逃避。”林晓骥说,在他所在的肿瘤科,有很多癌症晚期的病人,他们已经没有了手术的必要,只能依靠药物治疗延长生命,死亡终会如期而至。

他正在做一项工作:记录临终病人口述史,有时是患者本人,有时是家属。这种记录已有一年,林晓骥已完成近22位患者和家属的临终口述记录。在这样的记录中,他看到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同人的生死观、他们的情绪变化,以及重病对患者和家人的影响。

“有时候,这样一种倾诉和表达,和药物治疗一样重要。”林晓骥说,“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可惜啊,我没有时间了!”

林晓骥说,倾诉能让临终患者得到安抚。“我也想了解,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交等带来哪些影响,最终能找出更多医疗技术以外的手段,使病人得以疗愈。”他说,至于谈什么,自己和团队是经过考量的,“往往除了病情本身,许多临终患者,都喜欢讲讲自己的过往,这一辈子的得失,有感激,也有遗憾。”访谈的问题也分为病人和家属两个不同的版本。至于谈话的地方,有时是在病床前,有时是在病房走廊的窗口,有时是在病人家中。

临终的过程,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详。这根“拐杖”,可以是家人、社会不离不弃的支持与关爱,也可以是对死亡本身的安然接纳,临终关怀则在生理之外,更给予了一份心灵的安抚。


 
上一篇:「关注」探究失独老人的临终关怀!伦理困境如何应对?
下一篇:老人死在家太晦气、如何做好临终关怀?来看看这部万茜旁白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