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成长的困惑

成长的困惑

受害者人设:为什么是我?
发表时间:2025-10-20     阅读次数:     字体:【

素黑说:“受害者最大的伤口不是被伤害,而是不肯放下受害者的角色,宁愿浸淫在痛苦和自怜的心理惰性中,被负面思想侵占理智和心胸。”现实中,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都会给自己塑造一个“受害者”的人设,通过不断肯定自己的无辜,将责任推卸给别人,沉浸在懊恼、埋怨的情绪中。

这种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幼年经历的影响,当一个孩子摔倒,在确认有父母在身边后,他通过哭泣的行为来博取父母的同情,以满足自己希望被关注的需求。如果在成年之后,这种出于自我保护机制的自怜情绪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就会演变成受害者心理,从而在生活中抱怨老板不能慧眼识英才,导致他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抱怨伴侣不够体贴,总是忽略他的细微情绪;抱怨身边的人不能耐心倾听自己的倾诉……

太原心理咨询师表示,我们长期为自己塑造受害者的人设,以获取他人对我们额外的情感付出,会破坏原有的亲密关系。因为,这种心理是将自己的快乐依附在他人身上。也许对方会尽力满足我们的需求,但长此以往,这种无止境的渴求会消磨对方的耐心,令对方感到厌倦,最终离我们而去。而且,受害者心理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放弃,看似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关怀,实际上会因为不负责、不行动而错失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正视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