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说:“习惯决定命运。”那么,习惯是什么?习惯是长期逐渐形成的行为,其生理机制是神经活动的系统化,谓之“动力定型”,简称“动型”。习惯鲜明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我们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成人的良好习惯和改变人的不良习惯的过程。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可从两个方面人手:
一是改变对习惯活动的态度,使之放弃仅对自己有利或完全是想像中的那种好处;二是对引起那种习惯活动的环境刺激因素进行调整。具体方法和技术有六:一是熄灭法。如果一个人从其习惯活动中得到某种奖赏、喜悦或满足,那么,剥夺这种奖赏与满意,其不良习惯则可消除。比如,孩子为了赢得家庭的注意而哭闹,只要不加理睬,坚持不给强化,一两小时以后,他最终会停下来。几次以后,孩子就会逐步消除以哭闹来要挟家长的不良习惯。
二是强化法。即利用奖赏手段改变不良习惯。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外界刺激的原有结构,控制引起不良习惯反应的情景刺激。比如,子到了三四岁仍尿裤,可通过建立及时进厕所的奖励以改变其习微。每当孩子及时如侧,就给。定的食物或玩具奖,促使孩子恢复正常的功能。为了加强强化,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喝饮料。使用强化法,要有一贯性,否则无效。
三是强制预防法。
即通过某种强制手段,使反应不能出现。比如,为了不使孩子吮吸手指,把他的手缠上许多绷带,使之无法把手放入口中。这种强制性的措施,有时会引起一些其它问题,所以不宜随意使用。
四是习惯重建法。即通过不断重复的活动,来建立新的习惯,纠正旧习惯。比如,每当孩子吮吸手指的时候,就要求他把手从口里拿出来,放在身后,并要他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样做,也许孩子会不高兴,这不要紧,只要坚定要求,前后一致,几次以后,就能使他改变习惯;否则,难以奏效。
五是逐步消除法。
这是一种长时期的改变习惯的方法。比如,小孩偏食,他喜欢吃的采取逐步减少,而他不喜欢吃的则采取逐步增加,到一定的时候,孩子的偏食不良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消除。
六是直截了当法。
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如边吃饭边看书之类的不良习惯,并不需要什么方法的帮助,可以直截了当地把它改正过来,即吃饭时不许看书。采用这种方法,开始时也许会感到不舒服,不习黄,但它可避免逐步消除法的长时间紧张和焦虑,并能较为有效地彻底改变旧习惯,防止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