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印度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大派别。神宗的形成:最早受到大乘佛学的推动,从而使老庄的养生哲学以禅的方式获得了复兴和发展。禅宗自从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六祖慧能正式创立后,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探讨的对象。中国禅宗分为如来禅、祖师禅、分灯禅等分支。“禅”是佛教“禅那”简称,梵语的音译,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静虑”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即定,虑即慧,定慧即“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所以,“禅”就是指把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反观自身。
禅宗的很多修持方法,其宗旨并不在于治病,但有治病的效果。尽管禅宗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体系,但其中蕴含的心理治疗思想与方法技术已被很多疗法所借用。日本的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都跟禅宗有一定的关联。国内已有一些学者(黄国胜,2002;徐光兴,2004;等)关注并研究禅宗心理治疗(The Chan Sect Psychotherapy),尝试剥去
其宗教的神秘外衣,把它的合理内容纳入到心理治疗体系当中,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美国精神病医学专家贝诺瓦(Herbert Benoit)博士曾说:“禅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宇宙观’;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体系,不如说是为实践而成立的一种睿智,一种当代文明可用做范例,以摆脱焦虑,而达到和谐平静生活的体系。”①日本铃木大拙在《禅宗》(Zen Buddhism,纽约,1956)中指出,禅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是从奴役到自由的一种道路,它释放我们自然的能量,防止我们疯狂或畸形,而且它还使我们为快乐与爱而表现我们的天赋。弗洛姆(EichFromm)也认为,禅是一种达到开悟的理论与方法,是一条精神拯救之路。因此,许光兴(2004)曾经以“东方人的心理疗法”的冠称,系统整理了禅的智慧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