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专家成向东:人在感到紧张时,会觉得胃部不舒服,甚至还想拉肚子。压力状态下想要拉肚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条件反射,目的是将无用的大便排掉,可以轻装上阵地逃跑。更科学的解释是,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小肠停止蠕动而大肠拼命地收缩。偶然的紧张能够激发身体的能量,帮助人体对压力事件做出反应,经常性的紧张则会导致胃溃疡。心理学认为,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导致人的神经紧张,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由此引发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变得脆弱,人就患上了胃溃疡。1942年,一份来自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二战期间,英国伦敦遭遇空袭,这期间,居民陷入了焦虑和恐惧之中,胃溃疡穿孔的概率明显增加。最开始,人们发现了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之后,认为慢性溃疡的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导致胃渍溃疡的另一个原因一压力。溃疡是压力和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细菌会导致溃疡,同时,少量的压力和大量的细菌,或者较大的压力和少量的细菌,都可以产生渍疡。经过多次短暂的压力,要比经历一次长期的压力更容易患上溃痛:胃里含有大堂胃酸,是-种强酸溶液,胃壁之所以不会被胃酸衡破,是西为胃壁很厚,而且有厚厚的黏膜覆盖。人体面临压力时,胃酸分必减少,胃壁的血液供应减少,保护性变弱,局部处在休克状态,压力消失后,胃霞突然增日诚了溃疡。如果是长时间的压力,胃酸分泌不会突然增加,胃壁不太可能被腐蚀,或者可能性很小。
1958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中心的行为生物学教授布瑞迪用猴子做实验,首次将胃溃疡和应激之间的关系变成实验研究的课题。布瑞迪选择了8只恒河猴,两两配对组成4组,两只猴子同时被绑在两个并排的椅子上,其中一只是“执行猴”,布瑞迪每天花2~4小时训练执行猴,实验时,在它的脚上安装电击装置,每5秒对其进行一次强度为5mA(电流单位毫安)、持续时间为0.5秒的电击。执行猴可以通过按压杠杆回避电击。如果执行猴每间隔20秒钟按一次杠杆,它将永远不会被电击,另一只猴子也会幸免于难,如果过了20秒钟,执行猴没有按压杠杆,执行猴会被电击,另外一只猴子也受到连累,遭受一次电击。两只猴子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执行猴操控着它和另一只猴子的命运,另一只猴子则无事
可做,完全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执行猴。一段时间后,执行猴患上了胃溃疡,而无所事事的猴子相安无事。还有一个类似的实验。将两只猴子关在铁笼里,其中一只猴子的四肢被捆,动弹不得,另一只猴子则可以自由活动。笼子里有一根插进来的棍子,实验时,两只猴子不断遭到电击,只要那只自由活动的猴子推一下棍子,就可以避免电击。不久,实验者发现,那只被捆绑的猴子安然无恙,那只能自由活动的猴子患上了胃溃疡。两个实验设计相似,导致猴子患上胃溃疡的原因也很相似。其原因在于,那只被捆绑的猴子已然无法逃避,索性接受了残酷的命运,而那只能够自由活动的猴子则在不停地活动,试图避免电击的痛苦,长期处在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导致了身体疾病的发生。和猴子一样,人如果一直处在应激状态下,也会患上胃溃疡。根据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