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文章推荐

心理文章推荐

生理学是如何研究催眠现象的
发表时间:2022-07-17     阅读次数:     字体:【

目前,在催眠现象的生理学研究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尽管有不少学者都对催眠的生理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到目前为止,对催眠现象的生理学研究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上。接下来,我们分别简要介绍3个简单、可靠的生理学研究。巴甫洛夫的研究巴甫洛夫学派依据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从生理学角度对催眠的实质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巴甫洛夫认为,催眠是一种一般化的条件作用,把引人催眠状态的刺激语看成是一种条件刺激。巴甫洛夫发现,给关在实验室的狗一种单调重复的刺激,狗也会渐渐人睡或出现四肢僵直。巴甫洛夫认为催眠词也是一种单调重复的刺激,而且是描述睡眠现象的内容,所以催眠词作为一种与睡眠有关的条件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选择性地抑制,也就是从清醒到睡眠过程的中间阶段或过渡阶段,催眠是部分的睡眠。后来对这一观点又有进一步的修正解释,认为催眠状态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种形式,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只能与催眠师保持单线交往,这种感觉相当集中,好比中心视力集中注视于事物时清晰而精细,而周围的视野区域虽较宽广,但精密度就低且模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催眠体验,诸如全神贯注于一本有趣的书刊杂志或倾注于感人肺腑的影片、戏剧时就会失去正常的时空定向,忘却周围的一切。但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用这种局部的生理学来解释,尚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生理指标和针对性的实验依据。睡眠脑电图与催眠状态下的脑电图,仍未取得一致的足够证据以说明催眠是部分的睡眠。涅甫斯基的研究

苏联生理学家涅甫斯基,对正常人催眠状态时的脑电活动进行了研究。当被催眠者闭眼,刚进人催眠状态时,低振幅的。波高,高振幅的《波略为降低或不变,脑电波形出现了。被的节律均等状态,故被称为节律均等相。随着催眠程度的加深,脑电活动会减弱,:波和B波都降低,呈低小的脑电生物曲线,为最小电活动相。在催眠很深的阶段,

可出现颜率为4~的目慢波。在这时期,言语暗示和直线刺激会引起催眠梦,使α节律恢复和加强。当被催眼者唤醒后,脑电图仍与催眠前一样,。波和B设都恢复了正常的节律。脑电波的变化,成为人是否处于催眠状态及其深度的客观指标」罗日诺夫的研究罗日诺夫等人对被催眠者在催眠过程中,对言语刺激和直接刺激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他发现存在着两条规律:其一,随着从较浅的催眠状态过渡到较深的催眠阶段,感应的选择性范围逐步缩小,被催眠者大脑中抑制过程的广度和强度逐步增加。其

二,随着催眠程度的加深,言语作用的生理影响增加了,直接刺激的功能降低了。

随着催眠程度的加深,抑制的强度和广度逐渐增加。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随着催眠状态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感应选择性的范围按顺序缩小。

另外,在催眠的第一阶段,当大脑半球皮层的主要细胞群还保持者正常水平的兴奋性时,言语刺激在大多数情况下引起的饭应要比直接刺激小。进入嗜睡状态后,对言语作用的反应,大等同干或略大于对直接树激的反应。在催眠的第二阶段,对言作用反应拉的增大是反常相次数培多的结果。这就为相当的语刺激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不安全感与安全感的平衡
下一篇:不做情绪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