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贪婪心理
发表时间:2022-06-28     阅读次数:     字体:【

奇梦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间题。“贪”的本义指爱财,“蜜修本义指爱食,“贪梦”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的某目标过分的欲求。与正常的致细相化、灸续段有清是候,反而是愈满足,胃口就越大。古人用“贪冒”“贪靴”“贪露来形容那些资图钱财、欲望过分的行为,认为是“不洁”“不干净”“不知足”的。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这一点,在那些沦为腐败分子的官员身上体现得较为典型。一般而言,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错误的价值观念

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应皆为自己拥有。这种人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他们会得陇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车子,永不休止。行为的强化作用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怕引起公愤,二怕被捉。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每一次侥幸过关都是一种条件刺激,会不强化他的贪婪心理。攀比心理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朋友、亲酸、下属、小辈,甚至原来那些化自已条件差得远的人都发了财、心理就不平衡了,觉得己活得太冤枉,由此也学着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补偿心理

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肚会对自己不公平,日其地位、身份上开,就会利用手中的功利心理

些人把市场经济看成金钱社会,拜金成为他们的信条;一些人有失落感,认为“今天这个样,明天变个样,不知将来怎么样”;一些人滋长了占有欲,把市场等价交换原则引人现实生活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从而引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虚荣心理

些教工、官员曾经表现较好,可一旦地位变了,权力大了,讨好的人多了,就开始飘飘然起来。他们失足犯罪,往往不是为金钱所惑,而是被胜利冲昏头脑,自我膨胀,被见风使舵的人利用,混淆是非,放弃原则,经受不住权力和地位的考验。

侥幸心理

有不少贪官明知贪污受贿国法不容,但又认为自己作案并非明火执仗,吃得下,擦得干净,即使被发现也不容易被抓到把柄。贪污能“天衣无缝”,受贿只有“你知,我知”,只要满足行贿人的要求,他不举报就不会出事,就是出了事也未必抓住直接证据,未必定得了罪。这种心态导致犯罪分子自我斯骗,我行我素,随着作案次数的增多,胆子越来越大,因而越陌越深。贪婪之心并非生来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它是可以桥治的。异化的环境与文化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那么正常的环境与文化同样可以矫治一个人的,心理。矫治贪婪,可以用以下几这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即自己在纸上写出20个“我喜

种方法:

第一,二十问法。

487

欢…”。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作较深层的分析。第二,警戒法。

古往今来,仁人贤士对贪婪之人是非常鄙视的,他们撰文作诗,鞭挞或讽刺那些索取不义之财的行为。想消除贪婪心理的人,应牢记那些诗文和名言格言,朝夕自警。经常想一想那些因为贪婪而遭杀头之罪的贪官污吏,以此为戒,改正贪婪心理。第三,知足常乐法。

在生活中不能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自已的需求和欲望要和自己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适应,不要贪图虚荣、讲攀比,内心要想到知足常乐。生活中你应该明白: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但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悟后的一种清醒,谁懂得了它的含义,谁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上一篇:梦与意识、潜意识
下一篇:为什么不喜欢“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