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最早是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莫雷诺于1920年提出的。经过对戏剧深入研究后,莫雷诺发现传统戏剧表现模式由于受到预定剧本限制,对演员的自主发挥产生了束缚,无法将角色扮演者的真实体验展示出来。1921年,莫雷诺
在他的私人诊所里开始了“自发性戏剧”的研究,强调演员的自发性角色扮演与即兴创作。莫雷诺发现,这种形式有利于缓解扮演者的心理冲突与人际关系,而且对于存在类似问题而在一旁观看的观众也有明显的帮助作用。由此,莫雷诺将心理剧逐步引入到心理治疗实践中,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剧与一般团体咨询最大的不同是成员既要诉说,又要再走向舞台,进行情境再现、场景搭设、角色扮演,让自己有机会再回到过去的情境中。对此,莫雷诺强调莫雷诺
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再创内心情境
心理剧犹如一条桥梁可以让成员将内在与外在进行现实互通,达到平衡与和谐。通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想说却永远没机会说的话、想做却一直无机会做的事,例如对父母的不理解,与恋人分手、阴阳两相隔等人生历程。这些能引起情绪事件,会妨碍我们的心境,长久存在可能酿成身心疾病。但在心理剧刷中我们可以重现这些事件,把我们想说的、想表现的行为直接展示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静、抚平遗憾。并且透过心理剧,主角可以有机会揣摩别人对该事的感受或想法,因此,产生新的领悟与了解。
2.尊重主角的现实性
在心理剧中,允许主角从不同的角度或方式重新经历某些事件或心境。但无论主角对事件的看法或叙述是否正确,都必须尊重主角的反应与想法,导演及心理剧其他成员应随主角的想法帮助他完成这出戏。由于主角可以掌控场地、时间、配角、剧情,在这种安全的情境下,透过一些心理剧技巧,能够使主角确实感受到该事件对他所造成的影响,并让主角有机会审视当时真实的情绪感受,帮助主角跳出过去的创伤情结。
3.自发性
莫雷诺不赞同使用当代的戏剧,因为它会对演员有许多不必要的限制,使演员只是在“演戏”。他认为,心理剧应该具有自发性,所谓自发性是在当下、当场发生的;它触发个人对一个新的情境做出适当的反应,或是对一个旧的情境做出新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