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成长的困惑

成长的困惑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谈:原生家庭之痛:无法原谅父母,何去何从?
发表时间:2024-11-28     阅读次数:     字体:【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阿德勒。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许多人内心深处那道隐秘的门。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孝顺,要理解父母,要原谅他们的过错。然而,当伤害真实存在时,原谅真的那么容易吗?

01

我有一个访客:小雅。她从小在一个充满争吵和暴力的家庭中长大。她的父母总是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甚至有时会动手。每当这种时候,小雅只能躲在房间里,捂着耳朵,默默流泪。长大后,小雅努力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却发现那些伤痛如影随形。她无法原谅父母曾经的冷漠和争吵,每次想起童年的那些场景,心中就涌起一股无法言说的痛苦。我们时常被教导要学会原谅,要放下过去的痛苦,勇敢地面对未来。但对于像小雅这样的人来说,原谅父母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原生家庭的伤害,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我们的心里。每当想起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心中的伤口就会被再次撕开。当小雅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中屡屡受挫时,她才深刻地意识到,那些童年的伤痛从未真正离去。“他们是你的父母,你应该原谅他们。”身边的人总是这样劝她。小雅曾经因为无法原谅父母而深深自责内疚,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然而,小雅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问:“为什么我一定要原谅他们?他们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吗?”“原谅他们,真的能让我快乐吗?”小雅开始质疑。她慢慢意识到,原谅并不意味着忘记,也不意味着认同。原谅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义务。

02

我们未必能够做到“释然放怀,毫无蒂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自己也曾经在原生家庭的问题上纠结过很久。小时候,父母总是忙碌于他们所谓的事业。无数个黄昏,我守在空荡荡的家门口,望着巷口,期盼他们能早点归来,听我讲讲学校里那个调皮同学扯坏我书包的委屈,或是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好的小欢喜。可等到夜幕深沉,等来的只有冰冷的电话,告知我今晚又要独自面对那寂静又空旷的屋子。那时的孤独,像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揪住我的心,将小小的我拽入黑暗的深渊,恐惧与失落交织成童年底色。步入青春期,学业压力如山倒,我在分数的泥沼里苦苦挣扎,满心期望能从父母那儿得到一丝慰藉。然而,当我红着眼,拿着满是红叉的试卷向他们倾诉学习的艰难时,回应我的,是劈头盖脸的数落,指责我不够努力、不够争气,那些话语像尖锐的冰凌,直直戳穿我脆弱的自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只能硬生生憋回去。从此,内心筑起一道高墙,将自己与他们隔绝。我曾经试图去原谅父母,告诉自己他们也是为了我好。但内心深处的那个受伤的小孩却始终无法释怀。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一场心理学讲座,听到有人分享相似经历,当讲述者颤抖着说出 “我真的没法原谅,至少现在做不到” 时,那一刻,犹如一道光劈开我内心混沌。

我开始审视自己,为何非要困在 “原谅” 的牢笼?我鼓起勇气和父母谈及童年那些孤独时刻,满心期待他们能有一丝歉意、一点理解,可他们只是轻描淡写一句 “还不是为了你好,哪知道你这么敏感”,那一刻,心彻底凉透。原来,不是所有伤口都能轻易被时间抚平,不是所有伤害都必须以原谅作结。选择不原谅,并不是因为心胸狭窄,而是因为懂得了爱自己。选择释放那些沉重的负担,选择走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03

当我们无法原谅父母时,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也许我们可以像小雅一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感受,不再强迫自己去原谅。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疗伤。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阅读、写作等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找到内心的平静。无论我们选择哪一条路,都要记得,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也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出路。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无法原谅父母时,你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在思考中寻找答案,共同成长。


 
上一篇: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谈:有一种伤害,叫“我是为你好”!
下一篇: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谈:越是难熬的日子,越要让自己有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