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勇敢,是敢对自己说:我累了 | |
| 发表时间:2025-11-05 阅读次数: | |
|
最近,我真有点撑不住了。 不是身体垮了,是心“卡壳”了。 每天睁眼就是待办清单,闭眼是没回完的消息; 明明没干多少活,却像被抽干了力气。 笑也笑得勉强,哭又觉得矫情。 朋友问“你还好吗”,我脱口而出“没事”,转头却在地铁上盯着窗外发呆半小时——连自己都骗不过了。 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我不够坚强,而是我的心,需要被重新养一遍。 于是,我给自己放了个“心理长假”——不逼自己立刻振作,不拿“成年人就该扛住”来绑架自己。我决定,先做一棵植物,再做一只动物,最后,做回一个小孩。 01 第一阶段:当一棵植物 先活下来,别的以后再说 那阵子,我连“好好活着”都觉得费劲。于是,我学阳台那盆薄荷:不争不抢,只管喝水、晒太阳、长叶子。 我开始做三件最简单的事: 按时吃饭 ,哪怕只是煮个鸡蛋面; 晚上十一点躺下 ,不刷手机,就发呆或听雨声; 每天出门走十分钟 ,看看树、云、路边的小花。 听起来很“低级”?可你知道吗?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基础自我照料”,它是心理康复的地基。 就像植物没有水和阳光就无法生长,人若连基本的吃睡动都乱了,情绪自然崩盘。 作家阿兰·德波顿说过: “现代人最大的错觉,是以为只有成就才能带来尊严。其实,能安稳地吃一顿饭、睡一个好觉,已经是了不起的胜利。” 那段时间,我不再问“我什么时候能好”,只是告诉自己:只要根还在,就还有长出来的可能。 02 第二阶段:做一只动物 承认欲望,接纳本能 等身体缓过来了,那些被压着的情绪开始冒头:愤怒、嫉妒、委屈、想要被爱、想赢、想逃……以前我会立刻骂自己:“你怎么这么小心眼?”“这不像个成熟的大人。” 但这次,我学着像动物一样诚实。 猫饿了就叫,狗怕了就躲,狼群争地盘就吼——它们不羞耻,因为本能不是错。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就指出,人的心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我们总用“超我”(道德、规则)压制“本我”(欲望、冲动),结果内心撕裂。 而健康的状态,是让三者协调,不是消灭欲望,而是理解它、疏导它。 我开始写“情绪日记”: “今天看到前同事升职,我酸了。” “其实我特别想辞职,但不敢说。” “我好想有人抱抱我,哪怕什么都不说。” 写着写着,眼泪掉下来,但心里却松了。 原来,承认脆弱,才是真正的勇敢。 03 第三阶段:变回一个小孩 重新对世界心动 某天下班,我路过小学门口,看见一群孩子追着泡泡跑,笑声像铃铛。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我小时候,也这么容易开心。 于是,我开始“重新养自己”: 买了一盒蜡笔,在纸上乱涂乱画; 周末去儿童乐园坐旋转木马(虽然被当成带孩子的家长); 下雨天故意踩水坑,溅起水花时笑出声; 看到晚霞,会停下脚步拍张照,发朋友圈写:“今天天空请我吃糖了。” 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里写: “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让你远离阴霾。” 可很多时候,那个最该抱紧你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04 无论你多大年纪,都可以把自己再养一遍 也许你30岁,刚经历分手; 也许你40岁,被裁员在家; 也许你50岁,孩子离家,突然觉得人生空落落。 没关系。年龄不是枷锁,心才是。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完美的成年人,是内心住着一个被好好爱过的小孩。” 如果你小时候没被好好爱过,现在,轮到你自己来了。 从植物开始——安静扎根,不争不抢; 到动物——诚实面对欲望与情绪; 再到小孩——重拾好奇、天真与勇气。 这不是“躺平”,而是一场温柔的自我重建。 不是逃避世界,而是先把自己修好,再出发。 所以,如果你也累了—— 别急着“打起精神”, 先允许自己“什么都不做”; 别急着“解决问题”, 先好好吃顿饭,睡个觉,晒晒太阳。 你值得被自己,从头到尾,好好养大一遍。 正如《小王子》里那句温柔的话: “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记得。” 而今天,我选择记得,并重新做回那个,值得被爱的小孩。 |
|
| 上一篇:输不起的人,往往也赢不了 | |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