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夫妻不吵架,却更痛苦?丨回避型伴侣 | |
| 发表时间:2025-09-02 阅读次数: | |
|
01 不回应的伴侣,各有各的苦恼 @青青,38岁,出版编辑 “他的忽冷忽热,让我失去了在家庭中应有的安全感。” 我和老公是朋友介绍认识的,追我的时候很热情。 他对我很好,大到买房买车、小到洗衣做饭,基本上不让我操心。 甚至每次来例假,他都比我自己记得清楚。 所以很快,我就沦陷了。 可是,结婚以后,一些从前他不曾展示在我面前的部分,开始逐渐显露。 他很容易情绪低落,并且只要不开心了,就会和我冷战。 我记得刚生孩子那会儿,他看见我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吃饭,没有通知他; 连着两个星期,他都没有跟我说话。 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只是用低落的情绪提醒着我,我让他生气了。 我很不习惯这种情绪处理方式,但因为这些年,我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不想计较,主动想着法子去哄他。 可是,再过几个月,孩子就要去读寄宿学校了。 一想到我要单独和老公在家里相处,我就觉得很焦虑。 因为,我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不是就会遭遇冷暴力? 是不是就需要承受他用沉默带来的情绪压力? 我真的很慌张,该怎么办呢? @雅心,43岁,职业成长教练 “我受不了关系中不沟通的人。” 我其实是二婚,和前夫离婚,就是因为他从来不跟我沟通。 因为我自己也懂一些情绪管理、正念之类的调节方法。 所以以前遇到问题,我就一直跟自己说,多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 可是,我越是自省,越是自我调节,我就越是痛苦。 明明受了委屈,想让对方安慰,你却听到他打起了呼噜; 明明受到伤害,希望得到对方的道歉,回应我的,却只有一句: “你闹够了没?“ 我痛苦流涕的时候,他总是皱着眉头,逃避我的眼神。 后来,我就放弃了。 关系是相互的,我疼他,理解他,改变自己,当然也希望他能同样如此对待我。 耐心终归是也有耗尽的那一天。 好在我儿子现在很懂事,没有学着他爸爸那一套,心里有事会说出来,会和妈妈沟通。 我现在的丈夫也很好,凡事都有商有量的,绝对不在心里藏事。 不过我知道,前夫不沟通,并不代表他心里不难受。 我有一次起夜,看到他在阳台上,一边抽烟,一边用烟头烫自己。 或许他也很焦虑,但他说不出来。 可能是我自私吧,我觉得他这样的压抑也挺危险的,所以尽早离开了。 @张姐,56岁,退休在家 “老公以前不这样,退休以后就变了。” 我老公退休以前是历史老师,原本学校给他分了房子。 后来因为想在市中心买一套,就把分的那套房子卖掉了。 最近,他老是时不时提起:“就不该卖那套房子!” 我知道,他是想学校了。 退休以后,他每天都有点不知所措,经常习惯性要备课,却发现自己不需要再上课了。 他想让学校返聘他,但学校觉得他年龄大了,带高中太辛苦了,就没同意。 我不像他,我不喜欢工作,我很享受退休的生活。 没事的时候,我会约几个小姐妹去跳跳舞,打打牌,或者公园里散散步什么的。 每当我这样做时,回到家,就会看见老公垮着脸,坐在阳台上生闷气。 我也挺想安慰他,开导他的,可是每当我提起这事,他就会大发雷霆: “不用你操心,我还没死呢!” 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再跟我说话。 只有儿子打电话来,他才会稍微缓和一些情绪,和儿子说两句。 我知道他不是在生我的气,但他一直不面对自己的问题,他就一直这么焦虑下去。 万一有一天,气坏了身体,这日子怎么熬? 02 沉默的背后,是情绪的煎熬 上述的经历中,虽然身处不同的环境,但不难看出,故事中的“伴侣们”,似乎都有着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不回应,不沟通,不解释、不敞开自己、不表露内在。 这样的伴侣,被我们称之为:回避型伴侣。 为什么明明是爱的,却总是在逃避?一位朋友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 因为她的回避,已经和男朋友吵过无数次架了。 因为看过一些心理学书籍,她也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可是却控制不住自己: “每当他表现出一些比较强烈的情绪时,我就很想逃跑。不知道说什么,所以只想静一静。” 朋友自我剖析,这样的负面体验,来源于她不幸福的童年。 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吵架。 吵完以后,妈妈躲在房里生闷气,爸爸朋友家里吃饭。 父母二人甚至会忘记做饭给她吃。 她永远都记得自己用娇小的身躯爬上凳子,拿出放在高处的一碗冷稀饭,混合着眼泪吞下去的场景。 “所以我现在不喜欢吵架,不喜欢冲突。我更喜欢各自冷静,各自思考自身的问题。” 因为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有的人会感到焦虑或者混乱; 而有的人则会像我这位朋友一样,产生“回避”这一防御机制。 其内在的声音是: “我先一步不重视你,不爱你,这样当你离开时,我就不会觉得痛苦了。” 成年后,这样的负面行为模式会形成惯性,在关系里感受到了“不安全感”,“回避”这种防御,就会被激发。 生活里,当我们向另一半展露情绪,希望能沟通解决问题,而他们拒绝回应时,这种沉默的背后,潜台词其实是:我想要被爱与关怀。 可因为他们的逃避,自己可能永远无法获得与另一个人建立安全型依恋的机会。 所以,作为回避型人的伴侣痛苦,而回避本人,其实也在深受心理煎熬。 当然,理解了回避型伴侣的痛苦,以及心理机制,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一味地忍耐、放纵。 在尊重自己感受的前提下,或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对方提供一些“帮助”。 更好地维护亲密关系的更稳定、家庭的和谐,让自己和伴侣从焦虑与恐慌中解放, 不在内耗中追逐对方,将更多的滋养留给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03 如何与回避型的伴侣相处? 在与回避型伴侣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遭遇许多挑战和困惑。 这往往会触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愤怒或失望等情绪。 如果我们还想要维护这段关系,疗愈自己的情绪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提高自我觉察的能力。 每当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时,试着暂停一下,深呼吸,问问自己: “我现在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通过这种内省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以及我们对回避型伴侣行为的真实感受。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比如,通过冥想、瑜伽或简单的深呼吸,这些练习有助于我们降低紧张感,使情绪得到平复。 当情绪稳定时,我们更有可能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去面对与伴侣之间的问题。 此外,积极思考也是一个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可能过于负面时,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告诉自己: “虽然伴侣的回避行为让我感到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爱我或不重视我们的关系。他只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处理情感。” 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逐渐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当然,建立情绪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 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支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与回避型伴侣相处过程中的情绪挑战。 完成了自我的情绪疗愈,我们再看看看,有什么是我们可以为伴侣做的? 我们可以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和对方建立信任: 比如,说到做到,承诺了就要守约。 这样,伴侣才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责任心。 同时,也要尊重伴侣的个人空间,别逼得太紧,让他们有自由分享或者不分享的权利。 当他们愿意和我们分享时,我们要学会全神贯注地听,别急着打断或者贬低他们的想法。 这样,他们才会慢慢喜欢上和你分享的感觉。 我们也不要忘了多给伴侣一些关爱和支持。 用简单直接的话告诉他们你有多在乎他们: 比如:“我真的很珍惜你。”或者“我爱你,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相信我,他们听到这些话,心里肯定会偷偷乐开了花。 |
|
| 上一篇:一个人的亲密关系由谁决定 | |
| 下一篇:婚姻里,必须常备这支解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