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挫折(一)
发表时间:2023-03-11     阅读次数:

挫折(frustration)是指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不可克服的障

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个体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动机的引导下所产生的行为以及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因此挫折时刻都可能出现,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一般而言,个体的某种动机产生之后;可能的结果有:①动机可轻易获得满足,无需付出代价和努力即可达到目标;②动机的实现暂时受到阻碍或延迟,但经过努力,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③在受一种动机驱使下的目标行为正在进行之时,突然出现了一种较强的动机引导的目标行为,使个体优先选择较强的目标行为而暂时放弃前一种目标行为;④动机引导的目标行为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和阻碍,以至于个体无法实现目标而出现失败感、挫折感,引起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

心理学研究认为,产生挫折的条件有:①具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②具有实现目标的手段

和行动;③必须有受挫折的情境,及个体对挫折情境的知觉;④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紧张和情绪反应。挫折对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不仅与挫折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而且与个体对挫折的认识和评价有关。一个人遭受挫折后,他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分析和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及时克服挫折给个体心理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的姿态去面对下一次的挑战,这时挫折对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就不大;相反,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能理性地认识和评价挫折的影响,过分强调挫折的负面影响,那么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行为反应;另外,如果挫折的强度太大,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了个体的承受能力或个体不能正确对待,则可能引起严重的紧张状态和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躯体及精神障碍。

一、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挫折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期望水平

个体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困难时,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其自身对成功所定的标准密切相关。期望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规定的标准,与达到目标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及希望获得某种结果的强烈程度有关。如果一个人的期望水平过高,而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旦目标受到阻碍或难以实现,则体验到挫折的程度就愈强烈。因此,个体的期望水平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如身体条件、知识水平等)而定,目标设置不宜过高,应考虑到实现个人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减轻目标受阻所引起的挫折反应。

(二)个体认知评价水平

个体的动机行为受阻后,所产生的挫折体验各不相同。有的个体面对严重的挫折毫不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分析总结挫折的原因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动机行为,以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情绪去面对新的目标;有的个体遇到轻微的挫折失败,就意志消沉、抑郁寡欢、闷闷不乐、一蹶不振,对前途感到渺茫,对未来丧失信心。之所以出现以上不同的心理反应,除了与个体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身体素质有关以外,主要与其对挫折的认识和评价有关。一般来说生活经历曲折、生活中历尽艰辛、个性坚强、情绪稳定、能理性认识和评价挫折的个体,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强,能及时调整心态去面对新的挑战;而对于生活一帆风顺、个性敏感、情绪不稳、不能理性认识和评价挫折的个体,对挫折的适应能力较差,面对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身反应。另外,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评价不同,其面对挫折的反应也不同。如面对同样的事件或情境,甲个体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乙个体则可能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三)挫折的强度及持续时间

个体的动机行为受阻后,所体验到的挫折程度,与挫折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一般来说,个体的重要动机行为受阻后,其所体验到的挫折较为强烈。而个体的次要动机受阻后,挫所感往往不甚明显。如果挫折的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尚未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有积极的作用,可引导个体以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动机、达到目标、满足需,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挫折过强,持续时间过长,超越了个体对挫折的承能力,加上个体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又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则可能造成强烈的挫折感,起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心理行为障碍。

上一篇:挫折(二)
下一篇:动机的种类